词条 | 北青萝 |
释义 | 北青萝 李商隐 残阳西入崦,茅屋访孤僧。 落叶人何在,寒云路几层。 独敲初夜磬,闲倚一枝藤。 世界微尘里,吾宁爱与憎。 【鉴赏】此诗写诗人在北青萝访孤僧一事,属于叙事诗。首联交代时间、地点和事件:西边一道残阳斜斜照在崦嵫山上,色彩温暖但乏而无力。诗人拾级而上,特意来拜访山上得道高僧。寺庙深藏于山林之间,诗人停于一茅屋之前,久叩柴门却不见有人相迎。 颔联借景抒情,诗人伫立茅屋之前,不见孤僧踪影,只见落叶翩然;又见远处天边云层凝固冷寂,山路曲折盘旋。此联写寻隐者不遇,情景交融,气氛凄凉冷寂,悄怆幽邃,暗隐了孤凄与冷寂,失落与惆怅,让读者心伤不已。 颈联叙事写人,此时已近黄昏,万籁俱寂,诗人依旧在山上等待。遥闻寺庙中诵经声与钟磬之声缥缈而来,如丝如缕,似真似幻。循声而去,原是高僧一人在诵经。天地苍茫,庙宇静穆,袅袅钟磬声,渺渺一高僧!高僧诵经完毕,默默起身,拄着一枝枯藤拐杖,独自安详淡定地走向自己的栖身之地。天地之大,人物之小,暮色之深,高僧之诚之淡定,深深地撞击着诗人的灵魂。 尾联抒写顿悟。对《楞严经》诗人早已熟知,对“人在世间,直微尘耳,何必拘于憎爱而苦此心也”早已烂熟于心,但纸上得来终觉浅。这一晚,诗人看到自己敬仰已久的高僧,竟是如此孤独,但又如此宁静超脱,他与依依袅袅的钟磬声融合在霭霭暮色、茫茫宇宙之中。此情此景,让人顿生天地蜉蝣、沧海一粟之感。在宇宙中,人原是微尘,不值一提,而人世间所有的恩怨情仇、功名利禄又何必去计较去追逐呢?放下吧,学习孤僧的淡然与超脱,忘怀人世间的一切快与不快。 在李商隐所有诗歌中,此诗堪称绝妙至极:一是构思最为奇妙。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首先是满怀兴致,身心疲惫寻访孤僧;然而不遇孤僧,失落与惆怅骤增;但无意之中,暮色之中,听诵经之声,见敬仰之人,正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 按照常理,诗人见了高僧,定是激动不已,倾吐敬仰之情,请教自身困惑,询问人生真谛。然而此时诗人却一言不发,因为他已经顿悟了,所有疑问在默然无声之中,从高僧寂寞孤独而又淡然超脱的形象中已经解答了。全诗情节曲折,结果突兀而至,有摄人心魄的效果,让人回味无穷。二是人物性格极其鲜明。诗人不畏山高路远,苦苦找寻,耐心等待,只求高僧指点迷津,执著之情、困惑之多跃然纸上,而高僧孤绝淡泊之性也深入人心。“结茅西崦,在落叶寒云之外,可谓孤绝矣。清磬深宵,老藤方丈,静中是何等境界!”清代姚培谦如此分析诗中孤僧,可谓中肯。 此外,《北青萝》围绕一个“孤”字,选取了深山茅屋、落叶寒云、暮色钟声、孤僧枯藤这些意象,渲染了凄清宁静、淡然超脱的禅宗意境,使诗歌更具宁静悠远的魅力。在李商隐绮丽秾艳的诗作中,《北青萝》如同一株淡竹,淡而有味,令人神往。 作者:林妙芝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28-229-230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