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袁枚
释义

阎王升殿先吞铁丸

[清]袁 枚

杭州闵玉苍先生,一生清正。任刑部郎中时,每夜署理阴间阎王之职。至二更时,有仪从轿马相迎。其殿有五,先生所莅第五殿也。每升殿,判官先进铁弹一丸,状如雀卵,重两许,教吞入腹中,然后理事,曰:“此上帝所铸,虑阎罗王阳官署事,有所瞻徇,故命吞铁丸以镇其心,此数千年老例也。”先生照例吞丸。审案毕,便吐出之,三涤三视,交与判官收管。所办事晨起辄忘,即记得者,亦不肯向人说。但劝人勿食牛肉,多诵《大悲咒》[1] 而已。

到任三月,忽一日晨起,召诸亲友而告曰:“吾今而知小善之不足为也。昨晚吾表弟李某死,生魂解到,判官将其生平作官恶迹,请寄地狱审定拟罪,再详解东岳[2] 。余心恻然,将狱牌[3] 安放几上,再三目李。李自诉平生不食牛肉,作官时禁私宰尤严,似可以此功德抵销他罪。余未作声,判官驳云:‘此之谓“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4] 也。子不食牛肉,何以独食人肉?’李云:‘某并未食人肉。’判官曰:‘民脂民膏,即人肉也。汝作贪官,食千万人之膏血,而不食一牛之肉,细想小善可抵得大罪否?’李不能答。余知李素诵《大悲咒》,为阴司所最重,因手书‘大悲咒’三字在掌上以示之。李竟茫然不能诵一字。余为代诵数句,满堂判官胥役,一齐跪听。西方赫然,似有红云飞至者。然而铁丸已涌起于胸中,左冲右撞,肠痛欲裂矣。余不得已,急取狱牌加朱,放李狱中,肠内铁丸始定,方理别案而归。”

诸亲友因问:“到底牛肉可食乎?”先生曰:“在可食不可食之间。”人问故,曰:“此事与敬惜字纸相同,圣所未戒,然不过推重农重文之心,充类至义之尽。故禁食之者,慈也。然‘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5] ,此语久被老子说破。试想,春蚕作丝,衣被天子以至于庶人,其功比牛更大,其性命比牛更多,而何以烹之煮之,抽其腹肠而炙食之,竟无一人为之鸣冤立禁者,何耶?盖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贱畜,理所当然。故食牛肉者,达也。”

——《子不语》


【赏析】

志怪小说中写冥府断狱的公案故事很多,它们或鞭笞执法者的贪赃枉法,或颂扬他们的正直不阿,实际上都反映了人民对封建社会司法制度的不满和对公正廉明的渴望,这个题材揭露封建政治制度的反动本质也是最为有力的。

本篇故事情节很简单,它写一生清正的刑部官员在冥间署阎罗王事时,也不免偶萌私念,意欲呵护犯死罪的表弟李某,然未奏效,自己还受到五内中铁丸跃动的警告,他及时省觉,并悟出了“小善”不足抵大罪的道理。从情节构思看,以铁丸示警,可说是较为独特的。

说理性强是本篇的突出特色,说理的重心不在判案应如何主持公道,而在于指出做人的“小善之不足为”的教训。在生活中,以百千生灵的脂血为一己之供养却日日持斋诵咒,惜蝼蚁之命者而杀人如麻,并不是什么悖常的现象。《孟子》中早就嘲笑过梁惠王不忍牛之觳觫而以羊易之的荒谬性;中国的末代皇帝在其自新后也自嘲地谈到过他做了日寇的帮凶,但却不肯打杀苍蝇而开窗放生的故事。可见这种统治阶级为掩盖自己残暴本质而自欺欺人的把戏,千载上下,视为当然。这方面,佛家教义中惜生的内容和诵经修炼的方式又为他们援引,使之得到宗教的支持,即一般百姓也往往受此蒙蔽而真假不辨,凡有这类行为的则目为善人。在清代,又愈演愈烈,各类放生仪式及诵经、写经、图画佛像等佞佛行为成为贵族圈中的时髦。各种野史稗薮,争记其事,其情节无不是某人因偶一善念,救了一条虫豸的性命,后即可获纾大难,甚至“逢凶化吉”的因果。而袁枚独于这个故事中既批驳了不食牛肉即是为善,又否定了诵《大悲咒》可以消灾,提出了“小善不抵大罪”的命题。这一点在那个愚昧的时代里,不是可以起到振聋发聩的作用吗?

在对不食牛肉和诵《大悲咒》的否定中,又以前者为说理的重点。先以判官的语言揭露李“不食牛肉,独食人肉”的面目,这里运用孟子说梁惠王“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的话,十分恰当而有力。而这一段偏重“独食人肉”,尖锐地指出作贪官就是食千万人的膏血的大罪。对于“不食牛肉”对不对这个问题,则在后面加以论述。这段论述更加精彩。首先他说牛肉“在可食与不可食”之间。这并不矛盾,因为他指出了二者性质的不同。说不可食,是“推重农重文之心,充类至义之尽”,是“慈也”。如果以畜与人比,孰为轻重,作者又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天地之性,人为贵。贵人贱畜,理所当然”的论点,指出食牛肉者,是“达也”。这里又恰当地运用了老子“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话,使结论十分有力。其实圣人孔子在“厩焚”之后,也是“伤人乎?不问马”的(《论语·乡党》),但是儒家发展为理学之后,“天理”高于一切,“人”已经失去了独立的价值,明清时理学对人欲禁锢尤严,此时袁枚发出“人为贵”的呼声,这就不仅是具有对人民的同情,而是与时代的先进思潮同声相应了。

本文将议论糅合于记叙之中,通篇故事完整,且采取多种叙述方式,使议论时出判官之口,时出主人公闵玉苍之口,活泼而不呆滞。

(姚品文)

注 释

[1].《大悲咒》:即《大悲忏法》,全称《千手千眼大悲心咒行法》,亦称《大悲心咒忏法》,宋天台宗僧知礼据唐伽梵达摩译《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经》一卷而作,是佛教忏仪作法之书。称虔信千手观音,如法修忏,可消灾得福,死后可往生西方净土。

[2].详解(jiè)东岳:详,官文书名,即下级官员对上级官员的一种报告,这里指审案报告。解,押送、发送,这里指发送犯人。东岳,泰山别称。民间传说泰山之神名东岳帝君。司狱讼。

[3].狱牌:书有罪犯姓名的一个木牌。给犯人定斩刑后主审官员即在狱牌的犯人姓名上用红笔加点。下文“加朱”即指此。

[4].“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这是孟子的话,见《孟子·梁惠王上》。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见《老子》第五章。刍狗,即动植物。刍,草。一说古代祭祀时以草结为狗,称为“刍狗”。这里用前一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0:1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