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镜中花 袁枚
释义

镜 中 花

[清]袁 枚

艺花翁姓费名隐,性嗜花,躬亲灌溉。一日,于三径边锄土种菊,掘出一方镜,高三尺八寸,厚一寸六分,表里通明,其中天生奇花一枝,色与镜光同,隐隐可辨,而莫识其名。镜之左边,镌二十字云:“光如一片水,影照两边人,月生无有桂[1] ,花开不逐春。”右边镌八字云:“散花仙子铸天花镜。”翁得之,命匠以紫檀为座,四面雕花,嵌空玲珑,虽玉冰壶、琉璃架、云母帐、水晶屏,何足以方之?

时值中秋,庭桂吐萼,皓月当头,华灯四映,水天一色。翁呼酒独酌,只一童子侍侧,顾影成三[2] ,不嫌孤寂,赏月玩花,乐而忘寝。三更后,童子垂头而睡,忽闻笑语声,从天际吹来。举目见四人,步虚而至。一自称镜光子,一曰惜花史,一曰圆灵先生,一曰散花仙女。主人延客坐,方念杯盘狼藉,不堪洗盏更酌;而四仙早知之,曰:“玉壶春酒正堪携,无劳廑[3] 虑。镜光子口中即吐一小榼,随风而大,其中酒肴充满,俱大枣,冰桃之属。于是觥筹交错[4] ,一时灯光、月光、花光,与明镜之光交乱。主人问镜中之花何名?圆灵先生曰:“夫天籁无声,至味无味,空中之尘,有目何见?月中之桂,有手谁攀?镜中之人,有影莫绘,是花非花,容成先生何容心哉?”惜花史曰:“花亦至不一也,四时之花无论已,如雪花、笔花、灯花、眼花、露中花、顷刻花、以至剪彩成花,巧夺天工。又有以美人颜色娇如花,而假其名曰解语花、并头花、人面花;倏有倏无,即空即色,何须复赘一名?”散花仙女曰:“不然,今试聚群芳于镜前,以一镜照花,以众镜照花之影,镜镜相照,影影相传,而花花对舞矣,此花即名之曰镜中花可也。”主人开口大笑,四客已入镜中而没。

——《镜中花月》


【赏析】

袁枚《镜中花月》一书,是因书中开头两篇题为《镜中花》,《水中月》,故而得名。《镜中花》,既然置于卷首,自然该是作者精心构思之作,所写之花当是异卉奇葩,不同凡俗,故而全文从诸多方面,集中描绘镜花之不俗。

其一,主人不俗。发现此花者,乃嗜花隐士。他远离尘嚣,艺花种菊,以花为友,清高自洁,故而能得奇花。其二,得花方式非同一般。既非购于花市,亦非采于东篱,而是躬亲灌溉,地下掘得。其三,花开处所亦奇,不是长于花枝,而是生于明镜。其四,花之形态,尤其奇特。“表里通明”,色同镜光,镜上镌言,明是写镜,实为绘花。“光如一片水”,言其花色光艳;“影照两边人”,言其花光通明;“月生无有桂”,言其如月中之桂;“花开不逐春”,言其四季常开不衰。“散花仙子铸天花镜”,言其制镜作者为得道仙人,非同凡俗所能。其五,写花翁得镜,雕花为座,“嵌空玲珑”,他器难比,言其镜花陪衬不俗。这就从不同角度,集中描绘了镜中之花脱俗不凡的特点。

不过,以上所述,还只是平常所见镜花一般特点。而其内在特点,只有在特殊情景之下,才能表现出来。故而继之写景抒情。景是“时值中秋,庭桂吐萼,皓月当空,华灯四映,水天一色”,月之光,桂之清,灯之明,与镜花之光洁、清莹一般无二;情是花翁独酌,赏月玩花,怡然自得,乐而忘寝,其旷达闲适情怀恰与镜花之脱俗超凡暗暗相合,所以才能引得四客齐来,与之同乐。四客即镜中之花的形象化、拟人化。“镜光子”即镜之光,圆灵子即镜之灵,惜花史即花之使,散花仙即花之仙,四客即镜中奇花的化身。镜中花与嗜花翁觥筹交错,开怀畅饮,正说明彼此堪为知己,都有高洁脱俗特点。唯其如此,彼此就不能“莫识其名”,于是由写景抒情转为富有哲理意味的议论。圆灵以为:天然洞穴发声犹如无声;至味如同无味;空中之尘,有眼哪能看到?月中桂树,有手谁能攀折?镜中之人,有影没人能以描画;镜花是花又不是花,能照成人之容貌,却照不出人之心灵。意谓天然至物都具有似是而非、既实又虚的特点,镜中之花,亦是如此,难以回答究竟何名。而惜花史则认为,花亦形形色色,春夏秋冬之花,种种不一。他如雪花、笔花、灯花、眼中花、露中花、顷刻花,以至剪彩成花,巧夺天工,确实多种多样。还有因为美女其貌如花,因而假借其名,而称花为解语花、并头花、人面花,说有就有,说无就无,犹如色即是空,空就是色,何必再添上个名呢?言外之意是说镜中之花多种多样,变化无穷,难以定名。这里,镜光子和惜花史看似回答的是难以给镜中之花定名的原因,实际上是从深层角度进而指出镜中之花具有似是而非、既实且虚、形形色色、变化无穷的特点。而散花仙女则认为,假设把群花聚于镜前,用一镜照花,以众镜照花之影,镜镜相照,影影相传,那么就会出现花花对舞的绚丽场面。可见镜中之花具有虚实相生、真幻并存的特点,称之为“镜中花”最为恰当。四客所说,综合起来,就是镜中花的特点:似是而非,既实且虚,形形色色,变化无穷,虚实相生,真幻并存。

倘若联系作者生平经历,则不难看出,文中嗜花之翁,与作者本人不无相似。袁枚少年得志,青年进士及第,入则翰林,出则县令,但三十三岁就于金陵小仓山筑就随园,论文赋诗,赏花玩月,怡然自得,优游自在,正如嗜花老翁,艺花种菊,乐而忘寝。袁枚为人放诞风流,为旧礼教所不容,亦如嗜花老翁,独伴仙人,孤芳自赏。所写嗜花翁,未必不是自况之意。

倘若统观全文,则不难看出,花翁种花,掘土得镜,雕花为座,赏月玩花,是现实之中实事;而与仙人共饮,口吐小榼则属子虚乌有。本文也有似是而非、既实且虚、虚实相生、真幻并存的特点。进而就全书而言,既记录鬼怪狐妖之异,又有世态人情之实。由此可见,作者将此篇置于卷首,描绘镜中之花的特点,正是对自己全书的形象概括。这篇短文可谓全书之序。

(徐振贵 张玉芹)

注 释

[1].无有桂:相传月中有桂树,但镜中之月却没有。

[2].顾影成三:化用李白《月下独酌》诗句:“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廑(qín):勤,殷勤。

[4].觥(gōng)筹交错:酒器和酒筹交互错杂,形容宴饮尽欢。觥,古代酒器。筹,酒筹,计算饮酒数量。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1:59: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