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 方
[宋]刘 斧
狄方,西洛人,好蓄古物,有画牛一轴,不知几年也。一童牧一牛,旁有草庵,方不以为奇异。一日,悬之于壁,夜偶执烛照之,则牧童卧于庵中,方因以惊。明日视之,则童立牛旁。夜复视之,仍入屋。方自此宝之。有善画者过门,方出而示之,云:“此画入神,绝世之物也。”
一日,有客谒方曰:“知子有奇画,可得见乎?”方示之。客曰:“愿以百金购之。”方云:“虽万金不愿易也。此吾家神物也。”客曰:“此江南李主库中物也,国破不知所之,主遣吾求之,数年未获,子不诺,后必失之。”由是方锁于箧,出入自随,非亲友莫得见焉。
一日,方之友人钱淳,与方不相见数年,惠然来谒。坐久,叩方曰:“知子得绝笔,淳颇识之高下。”方取以示淳,淳看毕乃怀之,掷金十星于地曰:“吾为李主取画,金特赏之。”出门不见。方大悔恨,卧病久方愈。后有人言淳死已久矣。
——《青琐高议》
【赏析】
本篇原文在标题“狄方”之下又有一七言题目:“李主遣鬼取名画。”这是《青琐高议》特有的体例,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以为甚类元杂剧的“题目正名”,可能是为当时说书人准备的。
李主即南唐后主李煜。他本是一个亡国之君,又是一个各种艺术兼工的才子,除了诗词创作之外,他还是一个著名的书画收藏家和鉴赏家。据说金陵城将陷时,李煜把所收藏的书画图籍交付给保仪黄氏。及城陷,李煜本人成了阶下囚,他一生聚集的书画及善本图书,一部分进了赵宋王朝的秘阁,还有不少散落于民间。郭若虚《图画见闻志》记载,他曾见内府及人家书画,多有李后主的题字和印篆。本文所记的《牧牛图》,当是李后主所藏名画之一。
名画之有名,在其出于名家之手,笔力气韵超妙而已。唐代朱景玄《画品》标举“神、妙、能、逸”四品,其“神品”也只是出神入化之意,并非真有神灵之事。然而,关于名画成真显灵之类的记载,历代多有。如张僧繇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可谓家喻户晓。但这类故事只是由“逼真”、“传神”的审美感觉推衍生发而来,强调的是画与实物的相似性,都不如此篇设想新奇有味。一般人画《牧牛图》,一童一牛之外,余则山水草木略加点缀,未见有画茅庵者。盖牧童日出而牧,日入而归家,画家所重,只在田园牧歌趣味,再画一庵,岂不多余。然而此画神奇之处,正在这一庵上。白天牧童在外牧牛,夜间(非画中之夜间)则卧于庵中,真是奇思异想,令人拍案叫绝。我们当然不相信这是真的,但是你能不为这种奇特的构想而会心一笑吗?我记得初读此篇时,几乎想在夜间把自己那几幅可怜的字画仔细搜寻一遍,看能否找出一点新奇之处。
除了构想新奇之外,故事意在说明:大凡世间宝物,各有其主,苟非其主,强留无益。
特别是既为神物,那凭你怎么防范,也是枉然。结果给百两黄金不卖,最后仅得金十星(十钱,十六钱为一两)。读到结尾可知,前面来的客人也是鬼,盖即保仪黄氏之流。那是先来试探虚实的,愿出百金购之,乃所谓先礼后兵之“礼”是也。
(张仲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