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浦二石
[清]屠 绅
古安宜县,傍湖水乡,湿云蒸如,野蛰蠕动。浦氏兄弟,中田葺茅屋三间,为田家栖息地。夏夜,邻村人爇草薰蚋[1] ,袒而纳凉。更余,见林中一物,如蛇行,头戴一灯,光照墙堵,尾亦如之,身皆细灯穿结。其人惊呼,物倏入浦氏舍,光没焉。后每年有疾雷震其地,羊犬多惊死;相疑为前物之致,初不知何妖。冬月,云曀[2] 风发,浦氏闭关,有削啄者二人,自称岭南石姓兄弟,泊舟城南,散步来此。与二浦谈,日暮方去;明日复来,周视屋梁,咄咄作番语[3] ,不可辨。其三日,门晓启,则二石在焉,谓二浦云:“此数椽舍,肯见卖者,吾兄弟将侨居,以俟海客[4] 。”二浦大言曰:“吾乡地,皆一寸金,家虽贫,不致卖屋。”二石笑曰:“土地非吾我欲,惟所居屋,蔽风雨者,能以畀予[5] ,饼金当不靳[6] 耳。”浦之弟,私谓其兄曰:“粤远方人,宜可诈也,索五百何如?”兄欣然从之。二石曰:“即千金亦不难,但交易无后言斯可。”二浦喜非分,倩他人作券,屋破毁地,仍归主人。千金既交,二浦移邻村,二石便室处邻村。好事者微觇其异,始以爨汲[7] 无奇意。旬余,二石入市,赚贮炭空篓十余器于铁人家,为巨钉二枚,长盈尺,为两斧柄,桃木牲醴香帛,肩荷而归。又借近村升屋梯亦二。觇之者殊无以测其用。一夕五更,二石沐浴,起陈祭物于门中,拜祝虔切[8] ,翻两唇作梵语,既以梯置屋脊旁,左右齐上,二石携斧击钉;厉声曰:“著著!”钉食于木,屋梁戛戛然。二石跳而下,踊跃曰:“在在。”因雇人发屋,并买舟下吴门,观者围数重。茅既尽,梁之上,横亘[9] 一巨蜈蚣,首尾被钉,黑皮可镜面,百足如利钩腐梁木。二石命牵屋倒之,出所带旧剑,切物有声,分数十段,以实其篓。举手谢邻里。二浦亦送之舟中。叩其精识。云:“城南有宝光,在湖滨,故物色至此。”二浦因言往年邻村所见灯异,云:“是矣,首尾两明珠,身中多小珠也。是物不畏雷火,然闻雷则病甚而生珠,吾祭之而禁以咒,所由受钉也。不然,且拔屋去矣。”问珠直[10] 几多?笑云:“俟至苏台始知,非吾兄弟所能逆料。”二浦竟惘惘[11] 也!
——《六合内外琐言》
【赏析】
此文在写作手法上新颖别致,颇有借鉴价值。
全文写四人:二浦兄弟和二石兄弟,但着眼点在二石兄弟,二浦仅在篇首、篇末出现。二浦有茅屋三间,二石不惜用重金买下,何故?文中没有交代。“好事者微觇其异,始以爨汲无奇意。”后来,二石入市,“赚贮炭空篓十余器于铁人家,为巨钉二枚,长盈尺,为两斧柄,桃木牲醴香帛”,又借近村升屋梯,更令村人不解。这实际上是给读者制造悬念,使人急于欲知二石意图何在?茅屋里到底藏何秘密?
接读下文,人们才知晓,原来“梁之上,横亘一巨蜈蚣”,已首尾被钉。可见二石兄弟是精心安排、胸有成竹的!他们初来村上时彬彬有礼,默不作声,谁也不知他们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直到“茅既尽”,巨型蜈蚣被二石兄弟“分数十段,以实其篓,举手谢邻里”时,村人才恍然大悟!
文中让二浦兄弟篇末再次出场,无非是为了衬托二石的“精识”,捉拿蜈蚣精的缘由及结果,并使全文有始有终。篇末着重写二石对曰:“城南有宝光,在湖滨,故物色至此。”又曰:蜈蚣“首尾两明珠,身中多小珠也。是物不畏雷火,然闻雷则病甚而生珠,吾祭之而禁以咒,所由受钉也。不然,且拔屋去矣”。这就将“往年邻村所见灯异”的原因点明了,并呼应了篇首。原来,从岭南来的二石兄弟购买茅屋的目的是为了捕捉蜈蚣精。可以预料,蜈蚣身上的珍珠运到苏州是肯定能卖到好价钱的,难怪“二浦竟惘惘也”。
本文描述生动处时有所见。如写二石钉蜈蚣,“左右齐上”,曰“著著”、“在在”,便铮铮作响,绘声绘色,使人如临现场;又写蜈蚣“黑皮可镜面,百足如利钩腐梁木”,仔细而又确切,让人如同真见此怪矣!清人汪瑔序屠绅《鹗亭诗话》云,“貌渊粤而实平易……然笔致逋峭可喜”,若移之评这篇《二浦二石》,倒也十分恰当。
(邹自振)
注 释
[1].爇(ruò)草薰蚋(ruì):点燃香草焚烧蚊子一类的昆虫。
[2].曀(yì):阴暗。《诗·邶风·终风》:“终风且曀。”毛传:“阴而风曰曀。”
[3].番(pān)语:广东话。番,即番禺,县名,在今广州市南部。
[4].海客:浪迹四方的人。
[5].畀(bì)予:给予:付与。
[6].靳(jìn):吝惜,不肯给予。
[7].爨(cuàn)汲:爨,烧火做饭,汲,从井里打水。
[8].虔切:非常恭敬。
[9].横亘(gèn):横贯,从此端直达彼端。
[10].直:通“值”。
[11].惘惘:心中若有所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