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裳女子
[清]乐 钧
常德[1] 有士人,客滇中归,一仆负担以从。一日向夕,不及旅店,过一小村,向村人假宿。村人曰:“此地他无馆舍,惟一古庙。然素有妖怪杀人,不敢宿客。”士人度日暮途远,不得已,乃曰:“吾不畏,乞以一几一灯,为达旦之备。”村人与之。士人入庙,下榻一室。命仆宿其耳房。因张灯读书,并取行箧中朱笔砚陈于几,澄心息虑,以待其变。
二更之后,仆已熟睡,有红裳女子,年可十八九,婀娜而来,顾之而笑。士人揣知妖魅,殊不顾。女乃延伫而歌曰:“昔伴笙歌队,今居土木[2] 旁。铜丸[3] 埋汉殿,谁是定陶王[4] ?”低昂断续,音节颇妙。既毕,笑曰:“郎识之乎?”士人答言不识。因复少近曰:“更有新歌,敢献于君子乎?”士人曰:“第[5] 歌之。”女乃拂袖搴[6] 裳,斜眸欹足,缓声而歌,柔曼缠绵,夭媚百出。其一章曰:“白月尘生暗铁[7] 星,漆床孤卧夜冥冥。都昙答腊[8] 无消息,肠断花奴[9] 空泪零。”二章云:“闻道萧郎[10] 爱细腰,齐娘薛姊[11] 颤声娇。自怜不及双飞鹭,犹伴行人宿丽谯[12] 。”歌罢,立近几旁,含情欲发。士人取笔濡朱,戏书其额。女大惊,失声而走,遂不复至。
次日,以状告村人,令穷其迹。遍索庙中,见殿角一败鼓,朱书宛然,遂破之。得血数升,及人骨若干。魅遂绝。
——《耳食录》
【赏析】
本篇描写一位常德士人镇静机智地拒妖除怪的故事。面对素有妖怪杀人的古庙,常德士人并不畏惧。他下榻庙中,“张灯读书”,“澄心息虑,以待其变”。妖怪变作一个十八九岁的红裳女子“婀娜而来,顾之而笑”,这位士人却既不动心,又不恐惧,甚至都不正眼看她一眼。妖怪又唱起美妙的歌曲,并“拂袖搴裳,斜眸欹足”,“夭媚百出”,士人仍不受其诱惑。妖怪伪装孤独可怜,近前求爱,士人乘机以朱笔“戏书其额”,给她做上了记号。妖怪逃走之后,士人又务求除恶必尽,“遍索庙中”,终于发现妖怪原来是庙中一败鼓所化,遂破而杀之。
作品中的妖怪是凶恶而又狡猾的。她杀人害命,鼓中人骨累累。但她却伪装成一个妙龄女郎,时而嫣笑,时而曼歌,时而又伪装孤寂可怜,含情脉脉,使一般人不能不对其怜爱动心。而某些意志薄弱的人一旦上了她的圈套,就会为其所害。故事由此告诫人们,恶人并不都是面目狰狞的,他们常常会以令人迷醉的方式来达到他们险恶的目的。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就是因为经不起美色金钱的诱惑而落得了可悲的下场。因此,提高警惕,正心术,去私欲,才不会上当受骗。
作品采用预示的方法,由士人待妖造成紧张的悬念。接着写妖怪的出现,但不写她以凶恶的方式害人,而是细致地描写她百般夭媚,诱人上钩,而士人却是泰然处之,从容以待。这段人妖相斗,虽暗含着紧张与悬念,但表面上却充满了优美轻松的情调。最后士人“戏书其额”,以突然而轻松的方式战而胜之,表现了智慧的力量,同时也以突转造成了意外之趣。
(许金榜)
注 释
[1].常德:府、路名。治所在今湖南常德。
[2].土木:指以土木所塑的神像。
[3].铜丸:铜质小球。
[4].定陶王:指汉初彭越。他被封为梁王,都于定陶(今属山东)。
[5].第:但,只管。
[6].搴(qiān):撩起。
[7].铁:黑色。
[8].都昙答腊:乐器名。都昙似腰鼓而小;答腊即蜡鼓。
[9].花奴:唐玄宗时汝南王李琎的小字,善击羯鼓。
[10].萧郎:本指梁武帝萧衍,后泛指所亲爱或为女子所恋的男子。
[11].齐娘薛姊:泛指歌女。齐娥,齐国歌女。薛涛,唐代乐妓。
[12].丽谯:壮美的楼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