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无你我
[明]郎 瑛
吾杭[1] 举人张洽,未中进士时,一日照镜,见镜中之貌,另一人也。口云:“有你有我,无你无我。”惊以语人,莫知也。明年辛丑赴部[2] ,中途与一举人同车,想像酷似镜中所见。问其姓名又同,乃会稽[3] 张洽也,遂言前事。二人遂以此行,中则同中,下第亦必同矣。揭晓,果皆甲榜。杭者选南部主事,而会稽者选北道矣。不二年,杭者死于任,而会稽者死于家。因思此与唐之宰相宋璟[4] ,每每镜中见有相字者切同。此可真谓怪也。
——《七修类稿》
【赏析】
作者自称“有无你我”之事“可真谓怪”。其实,以有明之地广人众,文人以科举为业因而入此彀者人数颇多而言,与同名举人同车赴考,同中甲榜,同选为官,不二年又同时死去,也只是偶然巧合,毫无奇怪可言。不过,由得官不久即死而言,客观上却能说明科举求仕,功名利禄,毕竟是过眼云烟。而作者以传说宋璟佚事加以比附,似是以命定观念对此作解,不免穿凿附会,不着边际。辩者或曰,杭之张洽,独自照镜,窥见镜中,竟是他人,且有言语可闻,岂非“真可谓怪”?其实,笔者仍是不以为然。既然所记明系张氏“未中进士”时事,自是可以想见,其时为求功名,此人难免朝夕苦读,以致形容枯槁,殆非己形,偶而窥镜,见成他人,似亦可信。且专骛制举,唯思竞争,精疲力竭,精神恍惚,口中自语,误为他言,亦有可能。“有你有我,无你无我”,是其心中所思脑中所想臆语而已。既至“惊”醒,以此语人,自然无人知晓。其实“有你有我,无你无我”,就是“有你就有我,无你就无我”,意谓你我本是一人,命运自然相同。无论怎样科场得意高中甲榜,无论怎样即刻选官南北,尽皆难以寿终,恰应了那句“文齐福不齐”的古语,终究是难逃科举悲剧。由“吾杭举人”一语观之,可知作者所记乃同乡之事,不管是亲自听说,抑或传闻,倘若不是随意志怪记异,那么借此扑朔迷离故事,在那文字酷狱方兴未艾弥炽未衰之时,暗合一二讽刺科举之意,或者不失作者行文之初心吧。
(徐振贵 张玉芹)
注 释
[1].杭:即浙江杭州。
[2].部:礼部。
[3].会稽:今浙江绍兴。
[4].宋璟(663—737):唐睿宗时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