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西江月 刘过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西江月

刘过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 ① 尊俎:分别为装酒、肉的两种用具,常用于宴席。刘向《新序》:“夫不出于尊俎之间,而知千里之外。”② 鼎鼐:古代烹调器,旧日常用鼎鼐调味来比喻宰相的职责。

宁宗嘉泰四年(1204)韩侂胄定议伐金,其用心虽有建功固宠之意,但确实起到了振奋民心的作用,因此,受到朝中抗战派人士和全国军民的响应。刘过的这首词即是当年为祝贺韩侂胄生日而写的,词中表达了爱国者们的共同心声。

读这首词,最叫人久久不能平静的,是其中那抗战求胜的决心。上半阕说堂上有善谋的贤臣,边疆有能战的将士,天时、地利与人和都对宋室有利,因而伐金是可行的。对自己力量的自豪和肯定,是向当时朝野普遍存在的自卑、畏敌情绪的挑战,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进入下半阕,由全国形势说到韩侂胄本人:先写今日治国,次写明年胜利。句中那胜利在握的豪情,不要说在当时存在巨大的鼓舞力量,即使现在去读,也给人增添信心和勇气。

刘过词学辛弃疾。以本篇而论,在艺术上就有以下两点颇得辛词精神:第一,大量使用前人成句和典故。在这方面,辛词虽被人讥笑为“掉书袋”,但用典用得好,却也可以增强词篇的表现力。比如,此词上片“天时地利与人和”化用《孟子·公孙丑下》:“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因而该句在说明天时、地利、人和都有利的同时,还有着强调人和的作用,这样,一方面使得它与前两句挂起钩来,另一方面也符合寿韩侂胄的主题。其次,“‘燕可伐欤?’曰:‘可。'”用《孟子·公孙丑下》:“沈同以其私问曰:‘燕可伐欤?’孟子曰:‘可。'”由于用了“圣人”之言,并把侂胄伐金和历史上的伐燕联系起来,既使语气更加肯定、有力,又巧妙地完成了向下片的过渡。下片中的“带砺山河”用《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序》中“使河如带,泰山若厉(厉,通砺,磨刀石),国以永宁,爰及苗裔”。原典的意思是:黄河何时变得像带子那么窄了,泰山何时变得像磨刀石那么小了(意即永远不可能),诸侯的封国也将无恙,勋臣之富贵将永远传给子孙后代。使用这个典故,把韩侂胄暗中比作汉高祖的开国重臣,预祝明年建立不世之功,不露不谀,深得寿词之三昧。“大家齐唱《大风歌》”用《史记·高祖本纪》:“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市,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饮。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知道了这个故事,我们再读刘过的“大家齐唱《大风歌》”,就很易想起“威加海内兮归故乡”的歌词,而这类歌词,对于残破的国家,对于大批有家难归的人民,对于求功心切的韩侂胄,无疑都是一种鼓舞。第二,语言流利、洒脱,具有辛词奔放酣畅的情味。这种风格的形成,是和以下几种语言材料的使用分不开的:一、口语和熟语,如“大家齐唱”、“四方来贺”、“谋臣尊俎”、“将士干戈”;二、散文成句,如“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三、常用典故,如所用《孟子》两则与《史记》两则。这些词语由于为人们所熟知,因而读来亲切明快,可以一气贯下。

最后还需一提的是,此词又传为“辛幼安寿韩侂胄词”,但一般认为当为刘过所作。《稼轩词》中所收文字与此也颇有出入。

(李济阻)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3:45: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