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水调歌头(平山堂用东坡韵) 方岳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水调歌头

方岳

平山堂用东坡韵

秋雨一何碧,山色倚晴空。江南江北愁思,分付酒螺红。芦叶蓬舟千里,菰菜莼羹一梦,无语寄归鸿。醉眼渺河洛,遗恨夕阳中。蘋洲外,山欲暝,敛眉峰。人间俯仰陈迹,叹息两仙翁。不见当时杨柳,只是从前烟雨,磨灭几英雄。天地一孤啸,匹马又西风。

扬州西北的蜀岗上,有一座平山堂,是欧阳修庆历八年(1048)在这里作知州时建造的。据叶梦得《避暑录话》记载,此堂“壮丽为淮南第一”。登堂遥望,江南金、焦、北固诸山尽在眼前,视与堂平,故取名“平山”。欧阳修常在这里宴客,饮酒赋诗,极一时之盛,他有一首《朝中措》词记其事说:

平山栏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手种堂前杨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堂前景色,太守豪情,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若干年后,他的门生苏轼在黄州登快哉亭,看到周围景色,联想到这首词中的名句,不禁挥毫写道:“长记平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从此以后,平山堂的名字,就和这两位诗翁的名字分割不开了。

时间又过了一百多年,方岳来到了平山堂,俯仰江山,缅怀先贤,不禁诗思如潮,于是就用苏东坡《黄州快哉亭》词的韵脚,写下了这首《水调歌头》。

词从写景入手。“秋雨”二句,写雨后平山堂远望所见的景色。这时雨过天晴,遥望长江对岸诸山,愈加显得青绿可爱。这两个句子虽短,但表达相当出色,句法也很奇巧。它重点是写“山色”之“碧”,而以“秋雨”和“晴空”作烘托,使之加一倍又一倍地鲜明起来。雨水洗过的青山,去掉了表层的尘土,增加了滋润的水分,当然更显得青绿;而雨后放晴时,天空少了云翳,更兼秋高气爽,阳光就会更加充足,照耀着雨后的群山,它的碧绿于是又加深了一层。从句法上来看,这两句的词序是倒装的,“一何碧”的并不是“秋雨”,而是“山色”,是山色在秋雨后、晴空中显得十分青碧(这与黄庭坚的“瑶草一何碧”不同)。

“江南江北愁思”两句,是叙事,也是抒情。意思是说平生行遍江南江北,积累起来的许多愁思,都付之一醉,暂时忘却吧(“酒螺红”就是红螺酒杯,“分付”是交给之意)。借酒消愁本来是人之常情,尤以文人为甚。但作者哪里来这么多“愁思”,它的具体内容又是什么呢?根据下文,我们知道一是自伤飘泊无定,二是慨叹中原未复。这种先点出感情性质然后展示具体内容的写法,就是所谓“有点有染”(见刘熙载《艺概》),在词中是惯用的。

“芦叶蓬舟千里”三句,写长年飘泊在外,不能回乡。“芦叶”句展示“蓬舟”(盖有蓬顶的小舟)在长满芦叶的岸边行驶之状。刘过的《唐多令》有“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之句,写的就是这种芦叶岸的情况。“千里”极言行程之长,飘泊地域之广阔。“菰菜莼羹”用的是张翰的典故:张翰在外作官,见秋风起,想起了家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脍,就命驾而归。“菰菜莼羹”后面加上“一梦”两字,就否定了此事的现实性,意思是不能回去了。因而只好“无语寄归鸿”默默无言地目送征鸿南归。方岳是南宋后期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他少年飘荡江湖,中年以后,虽中了进士而宦游各地,还不免有“游宦成羁旅”之感。这种思想屡见于词。《贺新凉·戊戌生日》说:“水驿山村还要我,料理松风竹雪。”《满江红·九日冶城楼》说:“宇宙一舟吾倦矣,山河两戒天知否?”古人于仕隐之间常有矛盾,想回家吃“菰菜莼羹”的话不能尽信,但时时思念家乡,想回去走走,倒是真的。思归而不得,发为愁思,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醉眼”两句,还是对“愁思”的具体展示,但换了一个角度,变得更有深度了。从字面描绘的情景来说,作者此时喝醉了酒,夕阳斜照中,醉眼模糊地遥望渺远的黄河、洛水一带,渺不可及,不觉愤恨填膺,情难自遣。作者那种叹息中原未复的爱国思想,不是力透纸背而出吗?词写到这里,抒情已进入高潮,上片也就戛然而止。

下片又从眼前景物写起。“蘋洲外”三句,写远山在黄昏中的姿态。“蘋洲”是长满蘋草的洲渚,泛指荒野之地;蘋洲之外,远山在暮色中敛下了它的眉峰,这是把愁苦的感情移入于物,写的是带情之景。这种写法,一方面增加了状物的形象性,一方面也抒发了自己的感情,可谓一举两得。

“人间俯仰陈迹”至“磨灭几英雄”五句,转入怀古。作者凭吊陈迹,想到当年与平山堂有密切关系的欧阳修和苏东坡两位“仙翁”已经逝去,不禁伤心叹息。“杨柳”和“烟雨”是欧阳修和苏东坡词中描写的平山堂景色,这在前面已经征引;作者巧妙地引用这两个词,除了表示对欧苏二公无限景仰,勾起人们对他们的怀念以外,还寄托了沧桑之感。“杨柳”已非,“烟雨”依旧,而几许英雄,已磨灭于此变化之中。这种感喟几乎是文人登临怀古的一个老主题,骨子里是感到人生虚幻,蒙上了一层虚无的感伤色彩,这是失意牢落者常有的感情。方岳既然满怀身世与家国的愁思,他具有这种感情,也是很自然的。

最后两句,从怀古议论回到现实,写自己又将匹马登程,在西风凄紧的天地之间,怅然孤啸。这情景,是够令人感伤的。这一结尾,又回到了飘泊的愁思,与上片遥相呼应,用作词的术语来说,就是“绕回”,这是结尾的好方法之一。由于它出以形象的描写,又正是“以景结情最好”(沈义父《乐府指迷》)的手法。

此词从登平山堂所见景物写起,转入抒情、议论,除了怀念欧苏两位“文章太守”以外,还抒发了归梦难成的愁思和河洛未复的遗恨,思想内容是比较丰富的。词的写法大开大合,上片从山色写到身世、家国之悲,从横的方向驰骋思想,放得很开。换头又回到山色,使描写对象与上片开头复合;然后再从纵的方向驰骋思想,怀念欧苏二公,再一次放开。最后以匹马西风作结,留下了词人踽踽独行的形象,久久绕人脑际。艺术感染力是比较强的。

(洪柏昭)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4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