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词:

 

词条 水调歌头(焦山) 吴潜
释义

唐宋词鉴赏辞典

水调歌头

吴潜

焦山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远岫忽明晦,好景画难描。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

嘉熙二、三年间(1238—1239)吴潜任镇江知府,此词作于是时。镇江风景壮丽,山川之胜,被誉为“天下第一”(多景楼匾题“天下第一江山”,见《嘉定镇江志》)。此地处吴头楚尾、南北要冲,古来即兵家争雄之所,也是文人墨客会聚之区。这里古迹和流传的佳话很多,形成了特殊的历史文化氛围,感发着人们的情志,并形之于无数的篇咏。吴潜在镇江所作词就有十数首,这是其中之一。

“铁瓮古形势,相对立金焦。”“铁瓮”,指镇江古城,三国孙权所建,十分坚固,当时号称铁瓮城。“金焦”,金山、焦山,俱屹立大江中(金山现已淤连南岸),西东相对,十分雄伟。宋孝宗游金山寺曾题诗道:“崒然天立镇中流,雄跨东南二百州。”“铁瓮”“金焦”,是镇江古来形势最突出之处,写得概括、有力。下面写江。“长江万里东注,晓吹卷惊涛。”“晓吹”,即晨风。江流东注,风卷涛惊,写得声势壮烈。“注”“卷”二字力度很大。写江又加强了砥柱中流的金焦形象。下面放开写江天远景。“天际孤云来去,水际孤帆上下,天共水相邀。”天连水,水连天,这境界多么广阔,“孤云”“孤帆”更衬出了江天的浩渺,而“来去”“上下”又见出词人在游目骋怀、频频俯仰,可以想见其神思的飞越。“远岫忽明晦”,又是一境。“忽”写出了晨光明灭给人刹那间的刺激,又引起了多少兴奋,真是“好景画难描”啊。

上片写景从形势写起,江,天,远山,由近而远,层次分明,兴会超妙。览景时,人们的时空意识往往可以贯通。如果说上片是“视通万里”,那么下片就是“思接千载”了。

“混隋陈,分宋魏,战孙曹。”此由近到远历数镇江的攻守征战。隋灭陈,这里是重要的战场。隋大将贺若弼最先在这里突破陈的江防,攻拔京口,继克金陵。南朝宋曾凭借长江天堑在这里抗击北魏军队,“缘江六七百里,舳舻相接”,从而保全了半壁河山。孙权曾以京口(吴时称京城,东晋南朝称京口)为首都建康(今南京)之门户,对抗曹魏。镇江,古代的政治家、军事家在这里演出了多少威武雄壮的历史活剧!镇江,在南北对峙的历朝历代战略地位何等重要,而今她又是抗击蒙古的江淮重镇,而自己就任职在这块“古来征战地”! “回头千载陈迹,痴绝倚亭皋。”亭,平。皋,水边地。亭皋即水边的平地。这里即指江岸。作者从历史的遐想中清醒过来,倚立江岸上,不禁感慨万千了。“痴绝”,有两义:一为想得出神了;一为糊涂透顶,陆游《舟中戏书》:“英雄到底是痴绝,富贵但能妨醉眠。”作者对往古无限神往,“天下英雄谁敌手”,能在这里一展宏愿,多好!可是,面对现实,官小权轻,难有用武之地,何必想入非非呢!正如他同时写的另一首《水调歌头》所言:“郗兵强,韩舰整,说徐州。但怜吾衰久矣,此事恐悠悠。欲破诸公磊块,且倩一杯浇酹,休要问更筹!”这就是他“倚亭皋”时的心情。下面是他的自我解脱。“惟有汀边鸥鹭,不管人间兴废,一抹度青霄。”鸥鹭无忧无虑、自由自在地飞翔,越飞越远,越飞越高,把作者的心也带到了“青霄”之上。“安得身飞去,举手谢尘嚣。”这是他的想象、他的愿望:我如何也能像鸥鹭一样飞上天空、离开这嚣嚣扰扰的尘世呢!话虽如此说,其实他是非常留恋人世、神往于英雄事业的。

这首词由写景、怀古、抒情三者组成,层层生发,一气舒卷,显得十分自然浑成。作者用明净、圆熟的语言,创造了一个高远、清新的意境,表现了豪迈、开朗的胸襟。读来爽口惬心,发人意兴。这首词的风格很像苏轼,可以说吴潜是晚宋一位重要的苏派词人。

(汤华泉)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2769条唐宋词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词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7/1 4:4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