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杳杳寒山道
释义 杳杳寒山道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鉴赏】诗僧是唐代诗人中的特殊群体,其存在有非常重要的文化意义。主要有二,一是说明唐代诗人群体分布之广泛,二是从世外人的视角看人生,别有情趣。寒山就是这个诗人群体的重要成员。

乍一看此诗,我们也许并不知道作者究竟想表达什么。但从鸟、风、雪、春这些字眼,可以断定为写景诗。“落落”、“寂寂”、“冷”等字眼无不透着一股冷风,使通篇浸透了寒意。诗中主要写作者居住天台山寒岩时所见山路及其周围的景致。首联“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即描述这条山道的形势和位置。一条幽深莫测、寒气侵人的山路,盘绕在寂寥冷落的山涧边。“杳杳”、“落落”的叠字连用,把人引入冷森森的奇特境界,顿觉寒气逼人。“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这是从声音上描摹此处的静寂幽远。诗中连用“啾啾”、“寂寂”两个叠字句,更富于变化莫测的感觉。“啾啾”言有声,以轻细的鸟语反衬出山路的清幽。这是“鸟鸣山更幽”的手法。“寂寂”指无声,以阒然无声的冷寂说明人迹罕至,给人一种幽静冷清的感觉。“啾啾”、“寂寂”的强烈对比,一有声一无声,其实都在说此处的冷清。

如果说前四句以写山路的静态为主,那么以下两句“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则转向动态描画,着意表现顶风冒雪的自我形象。“淅淅”,指风吹时的形貌;“纷纷”,写雪飞时的情状,两者都处于流动飘舞之中。随着迎风踏雪而来的诗人,山路周围顿时充满生机,从而打破一直凝滞不动的氛围。“风吹面”、“雪积身”,表明诗人正沿着山路不畏严寒,奋勇前行。尾联“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诗人长期置身于深山密林之中,经常见不到阳光,因而不知时序的变化,甚至分辨不出春去秋往,以示其超然物外的冷漠心情,与前面孤寂幽深的山路描写,很自然地融合为一体。远离尘俗的景和远离尘俗的心,在此得到完美的统一。

很显然,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叠字用法了。全诗总共八句,却连用了八次叠字,可谓前接《诗经·硕人》,后启李清照《声声慢》,都是妙用叠字之千古佳作。顾炎武《日知录》说“诗用叠字最难”,用得好的要求“复而不厌,赜而不乱”。此诗深得其妙。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6-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19:5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