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在军登城楼 |
释义 | 在军登城楼 骆宾王 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 戎衣何日定? 歌舞入长安。 【鉴赏】光宅元年(684),唐柳州司马徐敬业在扬州举兵,反对武则天临朝称制,以匡复庐陵王为号召,拥兵十余万,并使骆宾王作《为徐敬业讨武曌檄》,传扬天下。此诗应为骆宾王在徐敬业军中登扬州城楼时所作。 短短二十字,其豪健之气,并不下于一篇讨武檄文。开头两句营构出一种肃杀威严的气势来。作者登上城楼,感到一股冷风扑面而来,江中水气正寒,而营伍森严的军队,才是这股肃杀之气的来源所在。末两句气势豪壮,本来《尚书·武成》篇有“一戎衣,天下大定”之语,“一戎衣”实为“殪戎殷”之意,即歼灭殷商王朝的军队,使天下大定。骆宾王此处袭用其辞意,也表达了天下何时安定的意思。而到了那时,我们的军队就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重安社稷。此处用北齐祖珽《从北征诗》“方系单于颈,歌舞入长安”之句,表现了骆宾王坚信反武则天的事业定会成功的决心。 但历史给骆宾王开了一个玩笑。他为之精心构撰讨武檄文的事业,在数月之内就土崩瓦解,他也在乱军中被杀。初唐最优秀的诗人之一,就这样在唐代统治阶级的内部争斗中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此情此景,令人叹惋。 作者:黄鸣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6-17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