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早梅
释义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鉴赏】齐己工于咏物,传说某年冬季,暴雪过后,齐己清晨出门,霎时被眼前一片雪白吸引,前方几枝报春早梅的淡雅芳香引来报春鸟绕其欢歌不绝,此情此景,齐己深受触动,回寺后,旋即写下这首《早梅》。

自古以来,梅花就以其暗香盈袖的气韵和素淡高雅的风姿吸引着历代文人墨客,更以其冰清玉洁的品格和傲霜斗寒的精神倍受诗人青睐,因此咏梅的名篇诗句也就最为丰富。比如李商隐的“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长作去年花”,张谓的“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不销”,又如王冕的“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林混芳尘”,这些诗都表现了梅凌寒独放的风骨。齐己的《早梅》由于其营造的境界和遣词造句的斟酌,使它在诸多咏梅诗中,历经千百年,沉香依旧。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首联诗人运用衬托、对比的手法,写梅在大地冰封,万木凋零的环境中,仍然充满着旺盛的生命力。“欲折”一词生动地刻画了万木不堪承受风雪摧残即将被摧折的体态,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同样的环境下,梅却独自吸取地下的暖气,萌芽含蕾,孕育了生命的复苏,“孤”,“独”二字更衬托出寒梅在严寒风雪中与众不同的特性。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颔联是全诗的诗眼,数百年里被传诵为佳句。“前村深雪里”,嵌入一个“深”字,透出天寒地冻的时节,为“傲梅早开”做了铺垫,“昨夜”则从时间上衬托出梅开的神速,一夜之间,梅花乍开也暗示了诗人的惊讶之情,与岑参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有异曲同工之妙。“昨夜一枝开”中“一”字的运用更是传神之笔,虽说梅少,却准确表达早梅之“早”的特点,其中对梅凌寒独开特质的赞赏又溢于言表,透露出诗人对清新明丽春光与恬淡自然生活的由衷向往。据《唐才子传》记载,齐己曾以这首诗求教于郑谷,原诗为“昨夜数枝开”,郑谷读后说:“‘数枝’非‘早’也,未若‘一枝’佳。”齐己听后,深为佩服,遂改“数枝”为“一枝”,并尊称郑谷为“一字师”,在诗坛传为佳话。

颈联“风递幽香出,禽窥素颜来”,是从正面描绘了寒梅的芳香与姿容。“递”字生动地表现了梅花内蕴清幽,发出醉人的幽香,同时也传递了一种生命的律动。“窥素艳”,是说梅花从素朴淡雅中显出的鲜艳美丽竟引得鸟儿也来窥视,由此可见梅花是何等的受欢迎。

尾联“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展望未来。“应律”,与岁时节令相符。律本指乐律,《吕氏春秋》始将音律对应十二个月。“望春台”指京城,也有望春的含义。此句是说,如果明年按时开花,一定会先开到望春台来,艳压群芳。同时也暗含诗人在当时科举失利,怀才不遇的境况下,希望明年应时而发,在望春台上独占鳌头之意,雄心壮志尽在其中。

《早梅》整首诗,语言平淡,毫无浮艳之气,以含蓄的笔韵刻画了梅花傲寒的品格和素丽的风韵,生动细腻地创造了一种高远的境界。梅,是春天的象征,是生命坚韧美丽的象征,诗中寒梅雪夜绽开,风递幽香,在严冬引发生命律动,生动而富有情趣,表现了诗人不畏权势所屈,不媚俗流的傲然风骨,历来脍炙人口。

作者:贾蕊华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615-616-61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16:26: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