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早雁
释义 早雁      

杜牧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哀。

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

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鉴赏】 一个忧心国事的诗人,生活中任何一件物象都会触动他那根多愁善感的神经。当诗人目送天上高飞的大雁时,有感于边患频繁,百姓受苦,触景伤怀,写下了这首《早雁诗》。

鸿雁传书,在中国文化中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因其时时迁徙,漂泊无定,故时常被寄托为思乡之念,如顾非熊《早雁》中有“何人寄书札,绝域可知闻”之句。不过,杜牧的这首诗,却托物言志,以雁之悲鸣四散,象征边疆百姓面对外敌入侵,颠沛流离的凄惨生活。

首联以早雁遭射后惊慌飞散的常识,隐喻边疆百姓因异族入侵而背井离乡的史实。金河,在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南,此处泛指北方边地。“虏弦开”,暗示回鹘南侵的现实。“四散哀”则代指百姓之流离。“秋半”与“早雁”相对,以喻时令。唐武宗会昌二年(842)八月,北方回鹘南侵,大肆掳掠,边关百姓惨遭蹂躏,痛苦不堪。诗人同情之心,溢于言表。

颔联以百姓流离失所的状况,暗示统治者应知晓民间疾苦。长门、仙掌,均借指长安的宫阙。月夜里,失群的孤雁从长安宫殿上飞过,暗淡的灯光中传来时断时续的悲鸣声,想必这样的惨状皇帝也不忍心看到吧。

颈联再次强调回鹘南侵掠地的残酷现实。那些回鹘的兵马,依然在北方肆虐,那些南下的百姓,又如何等到春天回乡呢?每年秋天,大雁南飞,以避北方之严寒,待到翌年春天,再重新回归故土。可惜那些边地百姓,家园沦陷,又如何能够像大雁依时回到家乡呢?

尾联则寄托着诗人的期望与祝愿。面对有家无处归的痛苦现实,诗人劝慰他们安心在南方潇湘之地扎下根来,不要担心那些地方偏僻少人,因为那里的水土特别适合于菰米莓苔生长,大可不必为衣食所愁。通过这层层转折,一位对边地人民怀有深切同情的伟大诗人形象呼之欲出。

关于杜牧的七律诗,后人争议较多,如《诗源辩体》甚至评曰:“杜牧七言律僻涩怪恶,其机趣实死,人称‘小杜’,愧甚。”不过这首诗却“声气甚胜”,婉曲而有余味,《小清华园诗谈》卷下云:“从来咏物之诗,能切者未必能工,能工者未必能精,能精者未必能妙。杜牧之《早雁》,如此等作,斯为能尽其妙耳。”既能切能工,又能精能妙,不愧为晚唐七律中的名篇。

作者:乐云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30-53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1:3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