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春日寄怀
释义 春日寄怀      

李商隐

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

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

青袍似草年年定,白发如丝日日新。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

【鉴赏】此诗作于唐武宗会昌五年(845)春。会昌二年(842),李商隐丁母忧,按照礼制,须辞官居丧,于是退守丘园,荣落更替,不觉业已闲居四年了,“我独丘园坐四春”即是这个意思。诗人感慨于宇宙间荣华和衰落的变化倏忽,而时光如箭飞逝而去,生命须臾之感油然而生,而自己却未能投身功业,孤独地枯坐丘园,白白地耗费光阴。

诗人闲居时候的物质生活,看来算不得宽裕。浓春时节,小园里盛开着各种美丽花朵可堪赏玩,如果有夜月朗照,自然别添一番情趣。然而诗人生活拮据,值此良辰美景、花好月圆,竟付不起买酒的钱,李白诗歌中那种把酒问月、对影三人的景象怕是难以实现了。长期的独居生涯,隔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故人旧友也不来造访,这春日美好的风物,自己哪里忍心独自享受?既然无酒无人,那么这花这月还不如没有呢! 诗歌中浓郁的沉痛、孤独的情绪在反复酝酿着。

居丧之前,诗人任秘书省正字,是九品下阶的小官,故着青袍。诗人一生沉沦下僚,仕途凄凉,这种失意情绪遍布于诗歌作品。以青袍喻草,在南朝作家的作品中不乏其数,如陈后主诗“岸草发青袍”,庾信赋“青袍如草”。诗人将青袍比作青草,却是别有用意的。那青草年复一年的绿了又枯、枯了又绿,没有丝毫的改变,不正象征着诗人久不升迁的仕途现状吗?眼看着鬓边的青丝开始渐渐被白发所取代,丝丝缕缕日复一日地生长着,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生命正在一天天萎缩,自己建功立业的理想渐渐地走向破灭,那种歇斯底里的悲怆和无奈却以淡淡的两句诗轻轻地略过。

“欲逐风波千万里,未知何路到龙津?”诗人将自己比喻成搏击长风巨浪的大鱼,相信凭借自己的才华和毅力,必然能够跃过龙门终成大器,可是谁能告诉我到龙门的路呢?显而易见,他还希望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而大有作为,可惜无人援引,仕进无门,始终找不到报效朝廷的途路。

虽然现实还是那么的绝望,人也不可避免的一天天衰老下去,但诗人并没有因此放弃建功立业的理想。只要生命存在,奋斗绝不终止,这种不懈进取的精神,虽千古而下,犹令人感动不已。

作者:徐昌盛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48-549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0:4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