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春怨
释义 春怨      

刘方平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又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鉴赏】这首春怨诗并非写一般人之春怨,因二句有“金屋”一词,一般唐诗用“金屋”,不是用来形容天宫之富丽,就是借用汉武帝金屋藏娇的典故,来指代皇帝的深宫。此诗显然写的是人间事,所以显然是一首宫怨诗。

唐人宫怨诗不乏佳篇,如元稹的《行宫》诗:“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像这样一类宫怨诗,除了表现宫女的寂寥外,也表达了作者对这些女子美好青春孤独流逝的同情。就主题而言,刘方平这首诗并无特出之处,其长处还是在取景遣词以造意上,而这也正是诗人所擅长的。

起句“纱窗日落渐黄昏”,并未点出女主角,仿佛一间空屋,任斜阳洒落在窗纱上。从日落到黄昏,其实时间不长,但这里用“渐”字串联,仿佛中间经过漫长的时光一样,这就不是物理时间而是心理上的时间了。所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却写出了人内心的活动,还是暗点出主角来,这正是不写而写之妙。

二句才点到人,但也没有正面写。本来是主人公独坐垂泪,却要写“金屋无人见泪痕”,又是曲笔。且佳人之寂寞,连一见泪痕之人都不得,这是“进一层”的写法。而金屋佳人为何流泪,前二句还看不出来,到了三、四句才有交代。原来是因为空庭寂寞,不仅如此,又一个春天即将过去,韶华易逝,容颜易老,却又无计留春,怎不叫人伤悲?

末句“梨花满地不开门”,同时对前句“寂寞空庭春又晚”和二句“金屋无人见泪痕”形成呼应,使主人公悲凄的心情得到进一层渲染。因为晚春,所以梨花会落,又因为是空庭,所以才会满地花瓣,无人踏乱,这是与第三句相呼应;无人前来,所以不必开门,这是呼应第二句,同时梨花满地的意象又容易让人联想起“泪痕”斑斑的场景,虽然不是直接以梨花比喻泪水,但因为形成对应,产生了联想暗示,便带来充分的美感。把梨花与泪联系起来,在此前的诗歌中还不多见,刘方平创造性地将二者用作对照呼应,直接启发了白居易在《长恨歌》中所写的“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回观全诗,紧紧围绕“怨”情展开,首句先渲染气氛,二句直陈怨意,由于有了前句铺垫,所以二句的直陈毫不突兀且更显可怜。三、四句用暗合呼应写景,层层加深加重怨情,又能出之以温婉,应该算是宫怨诗中的“正格”(即“温柔敦厚”的要求)。

有的学者认为:“此等诗往往是诗人借以自抒牢骚,有所讽示。此诗大概是刘方平不遇时之叹。”(喻守真《唐诗三百首详析》)宫怨、闺意一类题材确实常被诗人用来“自抒牢骚,有所讽示”,非常出名的一例是唐人朱庆馀所作《近试上张籍水部》,诗云:“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本是投帖行卷以期援引之诗,却全用儿女事。既然唐诗有此风,论者以为这首《春怨》也是自我感怀的作品亦有其合理性。

作者:唐磊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90-29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18:4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