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释义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鉴赏】安史之乱历时八年,且不说它给国家人民带来了多大的灾难,光是诗人杜甫自身的辗转流离,就让他每每想起,泪流满襟。他无时无刻不在盼望唐军早日恢复江山,让社稷重新走上和平的发展道路,这一期盼一望就是八年! 终于,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欣闻唐军收复了洛阳和郑(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纷纷溃退。历时长达八年之久的安史叛乱有望结束,爱国爱民的诗人杜甫怎能不百感交集,提笔挥洒,用热泪写就此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一个“忽”字,写足了消息传来的突兀。因期盼过炽而日趋沉寂的恢复渴望一下子被重新唤起了,而且唤起得是那样彻底,是胜利的呼声来到了! 诗人多年漂泊“剑外”,太多的酸苦都已经历过了。在备尝艰辛的时刻,诗人最最渴望的是回归自己的家园,但因战乱的阻隔而从未实现。这时,“忽传收蓟北”,诗人感情的闸门再也关不住了。“初闻涕泪满衣裳”是诗人下意识的情绪流露,这里的“泪”,首先是高兴的泪,但高兴的同时,太多悲酸也涌上心头,化作热泪,从眼里流出了。但一想到苦难的日子即将结束,又不免把往日的悲苦抛却脑后,且享受眼下的喜悦了! 诗人自己一番喜乐的当儿,也回转身看看妻子儿女的态度变化。一向因生计而愁苦的妻子,这时脸上已丝毫看不出往日的忧愁,她的脸上写满了兴奋。他们似乎早已按捺不住,开始收拾行李,准备向家园进发了!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在思乡情绪的触发下,诗人早已在作归乡途中的痴想了。在一个美好的春日里,我们一起纵酒高歌,向家乡进发。因归乡心切,遥远的距离似乎早已不成阻碍,我们仿佛看见了久别的家乡,霎时“轻舟已过万重山”,转眼间,全家就从巴峡穿过了巫峡,途中的小鸟、湖水、船儿在远去,粼粼的波纹、簇簇的野花似乎都在为我们欢呼。船行得真快,顺流急驶,到了襄阳,跃马奔腾,转眼间又到了洛阳,终于回到了离别已久的故乡。 沉郁如老杜,好久没有如此潇洒的笔墨了! 清代浦起龙即曰此诗为老杜“生平第一首快诗也”(《读杜心解》)。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56-257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