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重别梦得
释义 重别梦得      

柳宗元

二十年来万事同,今朝岐路忽西东。

皇恩若许归田去,晚岁当为邻舍翁。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赠予挚友刘禹锡的,“梦得”是刘禹锡的字。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柳宗元和刘禹锡同时奉诏从各自的贬所永州、朗州回京,次年三月又分别被任为远离朝廷的柳州刺史和连州刺史,一同出京赴任,至衡阳分路。面对古道风烟,茫茫前程,二人无限感慨,相互赠诗惜别。柳宗元一共赠诗三首:《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重别梦得》、《三赠刘员外》。本诗为第二首,因此名为“重别”。

二十多年以来,诗人与刘禹锡两位朋友有着极为相似的命运,共同经历了宦海浮沉与人世沧桑。在创作上,两人趣味相投,相互唱和,都在诗坛文坛留下不朽佳篇。政治上,一起进京应试,于贞元九年(793)同登进士第,踏上仕途;同朝为官,一起共事;一起参与永贞革新,谋议唱和,并肩战斗。后来风云变幻,二人同时遭难,远谪边地;去国十年以后,二人又一同被召回京,却又再贬远荒。共同的政治理想将两人命运紧紧相联。

就这样,志同道合的两个人在共同的人生遭遇中结下了深厚友谊。顺境时相互支持,相互砥砺。天涯沦落、生死未卜的逆境,又使二人的友谊更加巩固。他们用自己的深厚友情共同谱写出一段文坛佳话。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柳二人同时遭贬,一去朗州,一去永州。空间的遥远阻挡不了两人的友情,他们一直诗文往来,互相促进。其间,柳宗元和身居要职的好友韩愈之间曾展开一场哲学论战,柳宗元作《天说》陈述自己的观点,刘禹锡作《天论》三篇对柳宗元进行策应和声援。刘禹锡的散文成就受到柳宗元的重视,柳宗元的童话和寓言创作,同样被刘禹锡所推重。在患难的岁月里,是纯真的友谊、共同的志趣给了他们以鼓励、支撑和勇气。

十年后长安的匆匆一聚过后,两人再次被派往更遥远的边荒之地:诗人被贬柳州,梦得则被贬到更荒凉的播州。此时,刘禹锡来京仅一年多时间,而柳宗元也刚刚到达不久。柳宗元虽然对自己的境遇非常失望,但考虑梦得上有八十岁的老母亲需要奉养,数次上书朝廷要求与梦得对换,后经友人帮助,才将梦得改贬连州。

暮春三月,二人收起满身的伤痛,怀着深深的失望再度离开长安。他们一路行来,一直到湖南衡阳,才依依不舍地赠诗道别。

长期贬谪生活的打击和艰苦环境的摧残,使柳宗元的身体受到很大的损害,健康状况非常不妙。到元和十四年(819),当皇帝终于准备召回柳宗元时,他已于此年十月五日含冤长逝,年仅四十七岁。身后,四个孩子都还未成年。柳宗元临死前,遗书刘禹锡,并将自己的全部遗稿留给他。而梦得则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为柳宗元料理后事,作诗凭吊,并将柳宗元的孩子抚养成人。

刘柳二人的友情经历了太多的磨难,所以才更为可贵。此时的诗人似乎已经预感到这次的离别很难看到重逢的一天,便强忍悲痛,安慰自己也是告慰友人:倘若有一天皇帝开恩,准许他们归隐田园,那么他们一定要卜舍为邻,白发相守,共度晚年。短短两句看似平淡质实,细细回味却是意蕴深婉、低徊郁结,也使这份别恨离愁和深厚情谊更为凄楚动人。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54-45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