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送魏万之京
释义 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鉴赏】魏万,住在王屋山,号王屋山人。首句从眼前即景写起,交代时间、人物、事由。时间是清晨,事情是唱离歌,即道离别。人物身份是游子,由此确立了客中送客的主题。

此时此景交代足,笔墨一宕到了昨天夜里。原来,这位即将远行的游子是昨天夜里专程赶来道别的。这番心意已足深厚,更何况是微霜,说明天气寒凉,而路途还要渡河。冒着风霜,跋山涉水,只是一夜就匆匆告别。不写送别多么不舍,仅从乘夜赶来短暂相聚话别一事,已经将深情厚谊写足。其下写难堪之情。这种难堪不仅仅是离别带来的,还与前文“游子”相呼应。离别是第一层愁苦;大雁哀鸣声声,更增别情,此不堪者二;北雁南飞,背井离乡,客中送客,此不堪者三;诗人羁游他乡,归途无望,是更不堪者。

怀此难堪之情,遥想朋友远去的京城,自不免着尽清冷的色彩。一叶知秋,物之凋零最能感受节令变迁,也暗喻京城的世态炎凉。寒、晚,用色冷寂。诗人笔下的京城给人的印象是极无暖意的。这和诗人自己的身世有关。诗人早年出入京城,结交贵族,希冀用世,倾尽家财,终落魄归去。后折节读书,考取功名,却怀才不遇,最后愤而归隐。诗人早已洞穿繁华京城背后的冷峭和无情。不说寒冷的空气吹落了树叶,使树色变得枯黄,反说是树的凋零催近了寒冷,这是由景生情,“寒”是天气亦是内心的感受。在京城各种纷繁的物象中,作者选取了捣衣砧声。唐代的府兵制度规定,出征的战士要自备衣物,衣服都是由家中制好寄去,制衣就先要把布料在石砧上用木杵捣后才方便缝制。所以唐诗中写征人,常常会写及捣衣声,如宋之问《明河篇》“南陌征人去不归,谁家今夜捣寒衣”,而征人之情亦暗合离情。本句与沈佺期《独不见》之“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同为无理而妙,前者写木叶催寒,后者写砧声催落叶,“催”所带来的迫近感正是内心的真实感受。

末联为诗人情真意切的劝勉之语,劝诫友人要努力而为,不要沉溺于及时行乐,耽误大好时光。诗人有感而发,也许,他年轻时也是如此意气风发地憧憬京城的繁华,期待平步青云,立身成名……往事早已成空,但仍不断有人怀着同样的梦想前往京城,诗人不禁感慨万端。全诗意境冷峻凄清,惆怅慷慨,具有雅致的唐人风味。

作者:张春晓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67-6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8: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