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贼退示官吏并序
释义 贼退示官吏并序      

元结

癸卯岁,西原贼入道州,焚烧杀掠,几尽而去。明年,贼又攻永破邵,不犯此州边鄙而退。岂力能制敌欤? 盖蒙其伤怜而已。诸使何为忍苦征敛? 故作诗一篇,以示官吏。

昔岁逢太平,山林二十年。

泉源在庭户,洞壑当门前。

井税有常期,日晏犹得眠。

忽然遭世变,数岁亲戎旃。

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

城小贼不屠,人贫伤可怜。

是以陷邻境,此州独见全。

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今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唐磊谁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

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

将家就鱼麦,归老江湖边。

【鉴赏】此诗是一首针砭时弊的讽刺诗。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十二月,“西原蛮”(古代统治者对广西西原少数民族的贬称)攻陷道州(今湖南道县)。次年五月,元结任道州刺史。七月,“西原蛮”又攻破永州,但未侵犯道州。道州经历兵燹,民生困顿,社会凋敝,却不幸又逢朝廷派来的官吏横征暴敛,民怨沸腾有加。诗人有感于民生之困顿与官吏之残暴,乃作诗以赋志。

“昔岁逢太平”六句,诗人追忆曾在山林中生活二十余年的太平生活。当时的情况是:井泉就在院内,山洞沟渠就在门前。那时官府收赋税有一定的限度,每到晚上诗人能安然入睡。诗人与其家人,隐逸山林,虽然并不富足,但能安享太平,倒也其乐融融。

然而好景不长,忽然间国家遭逢变乱,安宁的生活被打破,元结也被迫出山,亲临前线,为国效命。“戎旃”一词,原意指军账,此处意指诗人的军旅生涯。“今来典斯郡,山夷又纷然”二句,指的“安史之乱”后,元结被外派任道州刺史,谁知,又碰巧赶上西原的少数民族作乱。

“城小贼不屠”四句,叙道州未被攻掠的原委所在。相邻的州郡纷纷陷落,为何小小的道州却得以保全?读者或许有不解之问。原来是因为道州的百姓实在过于贫困,连盗贼都不忍劫掠伤害。此四句,看似不动声色,但悲愤之气,溢于言外。后人对此评曰:“盖以仁心结为真气,发为愤词,字字悲痛,《小雅》之哀音也。”(清施补华《岘佣说诗》)

连盗贼都不忍心下手,道州百姓的生活该是沦落到如何凄惨的境地?人们不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此惨状发生?“使臣将王命”四句,为我们彻底解开了谜底。原来是朝廷派来的催征赋税的官员在此地横征暴敛,逼迫人民的生活如在火堆中煎熬。这些打着皇命旗号的官员们,他们的良心还不如盗贼吗?至此,作者对贪官污吏们的声讨与控诉达到极致。

然而,作为朝廷中的一员,诗人却无力改变黑暗腐败官场的现实。既不能做到同流合污,那就只有挂印而去,退隐山林了。“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四句,表明作者心迹,坦露心志。我早就想交还官印(符节),拿起竹竿泛舟江上了。我希望未来的日子里,与全家一起,打鱼种麦为生,在江河湖边上终老一生。这既是对统治者残暴统治的无声抗议,同时也再次展现出诗人心忧天下,关心民生疾苦的炽热之心。

此诗之所以为后人称道,不在其结构技巧,而纯在一片天然赤子之心。唐代诗人为官者甚夥,但能如此关注百姓疾苦,痛斥官吏之贪得无厌者,却并不多见。杜甫曾高度评价此诗曰:“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公落落然参错天下为邦伯,万物吐气,天下少安,可得矣。”

作者:乐云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95-296-29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