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送杨氏女
释义 送杨氏女      

韦应物

永日方戚戚,出门复悠悠。

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

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

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仁恤庶无尤。

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

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

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鉴赏】此诗是韦应物诗作中较少见的写亲情的送别诗。杨氏女,指的是韦应物的长女,她即将嫁入杨姓人家,身为父亲的诗人自是无限伤感,心情异常复杂,但为女儿人生幸福的考虑,诗人又千叮咛,万嘱托,期冀女儿在夫家恪守妇道,孝顺公婆,睦邻乡里,做一名识大体、有妇德的贤妻良母。

起首四句叙女儿出嫁时父亲的忧愁与伤感。“戚戚”,语出《诗经·大雅》“戚戚兄弟,莫远具尔”,喻指亲人离别之忧伤状。“悠悠”二字则蕴涵两层意思,一是指遥远,久远,一是表忧愁思虑的样子。为何诗人整日里忧愁伤感呢?三、四句给出了答案。原来是我心爱的女儿要出嫁到远方了,身为父亲的诗人,该有多么的不舍与牵挂? “女子今有行”,典自《诗经·邶风》之“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此处用之,恰好契合了送别亲人远行的此情此景。

“尔辈况无恃,抚念益慈柔。”此二句可谓整诗之诗眼。女儿长大成人,出嫁远行,身为父母的应该高兴才是,为何诗人却如此伤悲?原来是女儿自幼丧母,在她成长的过程中缺乏母亲的呵护,诗人在难过之余,承担着慈父慈母的职责,尽心照顾着年幼的孩子。此二句,既写父女感情真挚之缘由,又生动传递出诗人对女儿的愧疚之情。

“幼为长所育”四句,将笔墨聚焦于父女离别与姐妹互诉衷肠的情景。面对姐姐的远嫁,从小得到姐姐抚养照顾的妹妹依依不舍。然而诗人即便柔肠百结,也无法阻止长女必须出嫁的现实。在情感与理智的天平上,诗人左右摇摆,苦苦煎熬。

“自小阙内训”八句,是诗人对女儿的悉心嘱托与教诲,拳拳之心,溢于言表。你从小缺少慈母的关于妇德的教诲,你将来能否侍奉好公婆令我心忧。幸运的是你的夫家拥有良好家风,信任怜恤你,不会随意挑剔你的过失。安贫节俭一向是我提倡的,你陪嫁的嫁妆很难做到周全丰厚。我希望你能孝敬长辈,恪守妇道,仪容举止都要遵循规矩。

终于,叮嘱的话说完了,此时的诗人还想再跟女儿说点什么,但他已不知讲什么是好,只能感叹不知何时能再相见。今天早晨以后,我们父女便要天各一方,想到此刻伤感的情绪难以抑制。回到家中看到孤零零的幼女,悲伤的泪水沿着帽带滚滚而流。

此诗写亲人离别,少用浓墨重彩,纯以白描,却能获得动人心肺的力量,也是慈父之情与骨肉情深的生动诠释。在情感的表达上,可谓层层推进,情感愈发浓郁,尤其是末二句“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将情感的倾向推向最高潮,不能自抑。难怪清人施补华高度称赞此二句为:“以淡笔写之,而悲痛更甚”(《岘佣说诗》)。

作者:乐云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40-341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8:3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