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释义 陪侍郎叔游洞庭醉后三首(其三)      

李白

刬却君山好,平铺湘水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

【鉴赏】乾元二年(759)的秋天,李白在岳阳与李晔不期而遇。李晔是他的族叔,此前由刑部侍郎贬官岭南,现在正狼狈地前往贬谪之地。而李白,春天的时候还在流放的途中,后在巫山遇赦而返。一个流放归来,一个将要流放,两人相遇,各自会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呢,这只有洞庭湖才能知晓了。

亲人他乡相聚,自然少不了唏嘘庆幸;相似的境遇,自然少不了感伤悲涕。劫后余生者,会有重世为人的恍惚;流放岭南者,会有生死未卜的惧虑。无论是唏嘘庆幸,还是感伤悲涕,还是恍惚惧虑,都需要相互倾诉,需要相互安慰。于是,两人联袂出游,泛舟洞庭湖上,临风酾酒,提笔赋诗,以遣郁悒。话儿说得越来越少,酒却喝得越来越多。酒喝多了,什么样的想法都可能出现。诗人满肚子的郁闷,看着这君山,怎么都觉得碍眼,于是他说他要削平君山,使湘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前方。满眼的碧波,仿佛也变成了美酒。连洞庭湖都有些醉意了,看那君山的红叶,不就是一抹酡红吗?

铲平君山的想法,匪夷所思,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亦不少。赞成者说,这是诗人的豪放之举,文人就应该大胆地想象,“诗豪语辟,正与少陵‘斫却月中桂,清光应更多’匹敌”(黄叔灿《唐诗笺注》)。他们还说,李白的这一奇思妙想,正显示出诗人胸襟的阔大,“刬却君山而令湘水平铺,太白胸中放旷、豪迈可知”(吴烶辑注《唐诗选胜直解》)。但也有人不以为然,“洞庭有君山,天然秀致。如刬却,是诚趣也。诗情豪放,异想天开,正不须如此说。既如此说,亦何大胸次之有?”(陈伟勋《酌雅诗话》)折中者说,刬却君山与胸襟无关,与诗趣无关,只与诗人的遭遇有关。为什么呢? 因为兀立在洞庭湖中的君山,挡住湘水不能一泻千里直奔长江大海,就好像诗人人生道路上的坎坷障碍,破坏了他的远大前程。他要铲去君山,表面上是为了让浩浩荡荡的湘水毫无阻拦地向前奔流,实际上是抒发他心中的愤懑不平之气。他希望铲除世间的不平,让自己和一切怀才抱艺之士有一条平坦大道可走。这一说法看似公允、中正、平和,不免有穿凿之嫌。其实,从整组诗来看,我们就知道诗人说的是酒话。诗题是“游洞庭醉后”,组诗第一首说他“三杯容小阮,醉后发清狂”,以蒙眬的醉眼看来,一切皆有可能了。

作者:闵泽平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58-159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5: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