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行经华阴
释义 行经华阴      

崔颢

岧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地学长生。

【鉴赏】这是崔颢从中州西赴长安行经华阴时所写的一首诗,用雄浑沉壮之笔,写出了西岳华山的气势,较之杜甫之咏泰山,轩轾难分。华山自古以“险”著称,又是道教灵山,而崔颢这首诗不仅生动地描绘了华山之险,也将华山的仙气萦绕于字里行间。

首联起笔即不凡,用一“俯”字,突出了华山的气势凌人,“岧峣”则写出了华山的高峻,使“俯”字更有说服力。从华山之顶,可以俯瞰咸阳,以秦帝京之雄,衬出华山之峭拔。下句“天外三峰”,《广舆记》载:“华山石壁直立,如削成。最著者莲花、明星、玉女三峰。”诗言“削不成”,意思说非人力所能及,也就是说只有造化之鬼斧神工方能成此奇观,进一步凸显华山的奇险。

首联从大处着眼,颔联即写到眼前。武帝祠指巨灵祠,是当年为汉武帝登华山仙人掌峰而建。诗人行经华阴,恰值雨过天晴,所以漂浮的云雾欲散不散。仙人掌,指的是仙人掌峰。举首仙人掌上,经过一场雨的洗润,一片新绿。这两句,一句云烟缭绕,一句雨过天晴,一朦胧,一清新,流畅自然,对仗工整却几乎令人不觉其为工对。

颈联接着颔联的眼前景延伸开去,又将华山(乃至关中)的险峻地势进行了描摹。黄河华山,凭借函谷关之险,傲视秦川;而秦川之上,平可跑马,一路西驰,连接起汉时的畤台。

前六句极写西岳之雄壮和仙迹之灵秀,自然而然地引出最后“学长生”之意。而这层意思,诗人又不自道出,而是巧妙地转向旁人劝问,为了名利而终日奔波,何不如在此地学习神仙之道呢!

崔颢生当开元盛世,如殷璠在《河岳英灵集序》中所指出的:“开元十五年后,声律风骨始备矣。”所以他的诗自然蕴含了这种时代气息,笔之于诗,即如这首《行经华阴》,意境开阔,气势雄壮,情致委婉,对仗工稳,笔触洒脱。所以明人胡缵宗在《唐雅》中说道:“唐诗称雄于近代者,以七言近体,自工部以及谪仙、司勋(崔颢)……辞多雄浑壮丽,自成一代之音,可称于百世。”以这首《行经华阴》对华山的摹写,真“后人不敢着笔”(明桂天祥《批点唐诗正声》)也。

作者:刘晓亮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69-170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4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