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寻陆鸿渐不遇
释义 寻陆鸿渐不遇      

皎然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

近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

扣门无犬吠,欲去问西家。

报道山中去,归时每日斜。

【鉴赏】陆鸿渐,名羽。著有《茶经》,被后人尊为“茶圣”。他终生不仕,隐居在浙江苕溪。这首诗是诗僧皎然在陆羽搬家后不久前去拜访的经历,虽然寻访不遇,但是通过居住环境、邻人言语等诸种侧面描写,陆羽超然出世的风采已经卓然呈现。

一、二句交代事由。陆羽刚搬家,虽然离城不远,但很幽僻,要穿过无人的野径走入一片桑麻地,才能找到他的家。不仅写及陆羽新家的位置,诗人穿行于城外野径,寻幽访友的足迹亦清晰可见。桑麻,是典型的农家景致。陶渊明在《归园田居》中写他甘心为农,与农夫们共同探讨农作物生长的情形时写道:“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孟浩然《过故人庄》云:“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说明陆羽隐于田园。陆羽毕竟不是农家,虽然隐于农庄,但周边种植的菊花又标明他不同于农人的身份。菊花,自陶渊明起,就是高洁自守的隐者象征,其《饮酒》诗道:“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三、四句写景的同时,点明陆羽的身份,亦点明时已初秋的季节特征。随着诗人探访的足迹,诗中景物由远及近。先是在城边,然后沿着荒野小径穿过桑麻,这才来到篱笆边看到尚未结花苞的菊花。下及第五、六句,诗人终于来到陆羽家门前,叩响了友人的柴扉。这不是流水账的行走过程,而是诗人在一步步情境的推进中逐步展示主人的身份性情。

后四句应题写“不遇”。诗人敲门,屋里寂静无声,连狗叫都没有。诗人打算离去,向邻居打听,才知道陆羽早已进山,每天太阳落山才回来。如果说前面四句种种环境的描写都是身份性情的铺垫,到这里就是通过邻家人的旁观直陈,将陆羽无拘无束的生活姿态呈现出来。邻家不知道他的生活内容,只知道他早出晚归,流连山中。诗人定是知道陆羽的逍遥的,我们亦可以揣测,茶圣或是在云雾深处采茶,或在瀑布流泉边点起红泥火炉,独自品茗。

全诗无一直描,通过陆羽生活环境的点染,邻人对他生活方式的描述,陆羽不以凡尘俗世为念的高人隐逸之姿已经飘然若出。是诗和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旨趣颇为相近。

作者:张春晓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14-31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6:5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