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山中
释义 山中      

王维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鉴赏】清浅的小溪,嶙嶙的白石,夺目的红叶,蜿蜒的山路,满眼的空翠——这是一幅清新、静谧的诗意图! 小诗虽然是在描绘初冬时节的山景,却不是着眼于冬日的萧瑟与枯寂,而是写透了山色的苍翠,写满了山中的生机。

“荆溪白石出”——写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于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诗作应写的是溪水上游穿行于秦岭山中的一段景致。有水无山,少了一番情趣;有山无水,缺了一份生机;山水相依,才是完整的令人羡煞的山景。循着蜿蜒的小路,倾听山溪的叮咚,不由得心生探寻溪水源头之意。待见到这一湾溪水,才发现已天寒水浅,原来本应活泼的小溪已变成涓涓细流,但即便是涓涓细流,也自有它的可爱之处。在清浅的溪水中,嶙嶙的白石从这里那里探出了头,似乎要感受一下这初冬的清寒,或许要挽留一下刚刚逝去秋日的绚烂。

“天寒红叶稀”,转而写山中红叶。在漫山碧绿或空翠之中,红色无疑最先入人眼。如果时间停留在深秋时分,那漫山的红叶足以动人心魄。但即便是已入初冬,即便只剩几片未曾凋落的霜叶,还是让我们的诗人为之驻足了、凝想了! 或许诗人从这几片红叶中幻出了秋日满眼的绚烂,回味与流连于昔日的美好之中了;或许诗人由此生出无限感慨,慨叹于美好生命逝去的悲哀了!

但诗人毕竟没有拘泥于这一番悬想与感慨中,也未曾只着眼于眼下的一湾溪水、几处白石与数片红叶,而是放手去写整个山色——“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从整体上把握了山景的特点。

初冬时节,清寒浸透,但秦岭山中的苍松翠柏,依然蓊郁挺拔,山路穿行在这无边的浓翠之中,诗人行走在这浓翠笼罩的山路之上,怎能不心生“空翠”之感! 一个“空”字,写出了山色的空明,更写出了诗人心理的安适与恬静。苍翠的山色本身无法浸湿人的衣襟,但它浓郁得似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人则沐浴在这翠色的水分之中了,一点一点受到它的浸润,不觉心生“空翠湿人衣”之感! 仿佛苍翠的山色用它的热情挽留了来人、拥抱了来人。这种无间的亲密换作他词恐怕无以表达!诗人用触觉感受来表达视觉感受,让诗作有了一种生机,与人的恬适心境更为贴近。

精于调色,善写感觉是此诗所长,亦是诗人所长。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04-10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10:28: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