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山中送别
释义 山中送别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鉴赏】没有秾丽的语言,没有刻意的技巧,质朴中却淡出了一片“春风吹又生”的离思。诗人善于选取最具包孕性的时刻,去析解送别的情怀,正如唐汝询在《唐诗解》中所说:“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思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

有人说,在中国古典别离诗中流动着两种液体,一是眼泪,一是酒水。泪的味道既咸且苦,酒的味道又辛又辣,可说是五味俱全。但是,王维的这首送别诗却跳出了泪与酒的窠臼,将送别的不尽情思化入令人产生无穷低回想象的空白中,但送别的五味却没有因之而有丝毫的减弱。

“山中相送罢”,一开头就告诉读者,诗人要叙写的不是相送时的情形,而是送别后的心绪。离别时固然让人揪心,离别后的寂寞与惆怅更加难以排解。真正有过送别经历的人会由此悟出,黯然销魂的感觉或是在别前,或是在别后,别离一刻的紧张与忙碌会暂时冲淡浓浓的离思。

相送已罢,经过短暂的(在离人心中却是漫长的)时间沉淀,当暮色渐临,当不经意中重复往日最平常的“掩柴扉”时,千思万绪又涌上心头。抒写人的情感状态是最难的,所以诗人只是截取一个动作去表现,省去了万千叙写,却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包孕性。这使每日重复的动作中有了不同于往日的意味——物是人非啊! 往日轻掩柴扉,柴门内是一片如春的温暖,可以把酒言欢,涵咏诗赋;而此刻的柴扉里屋,烛光或许一如往日的摇曳,但诗人此时的心绪却是寂寞的、怅惘的,清冷的环境更让白日的送别情景在诗人心头久久萦回,挥之不去……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是啊,“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在来年春草碧色的时刻,行人是否能如春草的滋生般依时而返?诗人不敢做出回答,只是在心头反复咀嚼离思,反复询问自己。或许他告诉自己,草色尚知不违春意,依时返绿,友人理应更懂诗人的企盼,早日归来。但毕竟,诗人无法把握友人的行期,而这也是他在离别之际犹豫再三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如若已向行人发问,归期尚有定日,而此时诗人只能反复自问并给自己千万个难以确认的答案。这就更恰切地写出了诗人此时的万分惆怅与寂寞,侧面烘托了友人间真挚、深厚的感情。

最为平凡的素材,最为朴质的语言,经诗人妙手点染与组合,展示给读者一种历久弥新的诗的韵味。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96-97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4: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