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画松
释义 画松      

景云

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

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

【鉴赏】这是一首题画诗,画的主题是松。作者景云是一位僧侣,能诗,尤擅草书,曾就学于草书大家张旭,书论称其书法有“意外之妙”。

唐人以“画松”题诗,并不少见。不过一般的写法多是就画或松而展开,如晚唐诗人徐夤《画松》诗云“涧底阴森验笔精,笔闲开展觉神清”;或称赏松树之高标,如诗僧皎然的《咏敡上人座右画松》云“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而这首题画松诗另辟蹊径,从观者的心理活动来表现画松的入神,也令读者感受到景云此诗的“意外之妙”。

首句写观者的第一感受:“一似真松”。用“一似”,传达出观者乍见之下恍见真松的惊异。接下来,连锁的反应就是马上在记忆中去追寻,这棵似曾相识的画松到底画的是哪棵真松呢?“且待寻思”的过程是一边看一边想,越看越觉得逼真,越看越搜肠刮肚地寻思那棵原树。终于,在一番回忆后想起来:在天台山上见过,就是石桥南畔那第三棵松树!

读者也许会经不住感叹诗人那“精准”的记忆力,竟能如此具体。唐李郢《重游天台》诗称“南国天台山水奇,石桥危险古来知”,这说明天台山在唐代已是著名的游览胜地,而天台石桥又是山中以险著称的胜景之一,想来一定给诗人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不过他连第几株松的样子都能记得,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其实,这颗画松的原型也不一定就是那石桥畔的第三株,但对于寻思的观者来说,是定要寻到原型才肯罢休的,从惊异其逼真、恍觉似曾相识到搜寻记忆最后找到原型,观者才算经过了一次完整的思维之旅,也就获得了观画的最大乐趣。同时,这样的写法也给读者带来了许多意外的情趣。

作者:唐磊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87-28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