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新丰折臂翁
释义 新丰折臂翁      

白居易

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

玄孙扶向店前行,左臂凭肩右臂折。

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

翁云贯属新丰县,生逢圣代无征战。

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

无何天宝大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

点得驱将何处去,五月万里云南行。

闻道云南有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

大军徒涉水如汤,未过十人二三死。

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

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

是时翁年二十四,兵部牒中有名字。

夜深不敢使人知,偷将大石捶折臂。

张弓簸旗俱不堪,从兹始免征云南。

骨碎筋伤非不苦,且图拣退归乡土。

此臂折来六十年,一肢虽废一身全。

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

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

不然当时泸水头,身死魂孤骨不收。

应作云南望乡鬼,万人冢上哭呦呦。

老人言,君听取。

君不闻开元宰相宋开府,不赏边功防黩武。

又不闻天宝宰相杨国忠,欲求恩幸立边功。

边功未立生人怨,请问新丰折臂翁。

【鉴赏】阅读这首诗作,我们仿佛在观看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悲剧电影,又仿佛在聆听诗人给我们讲述一个凄怆动人的往昔故事。就是这样一首小诗,却字字千金,惊心动魄。切莫跳过一字看才是。

开篇是一幅和谐美好的老者晚景图。“新丰老翁八十八,头鬓眉须皆似雪;玄孙扶向店前行。”看,一位须发皆白的老者,正在玄孙搀扶下漫步在乡间小道。同时,我们亦可从“玄孙”二字中想象他膝下儿孙环绕的热闹与温馨。这是一个连神仙也要嫉妒三分的老翁形象!

但诗人却笔锋一转,让我们在和谐之中看到了某种不和谐:就是这样一位老翁,就是这样一位在玄孙扶持下缓缓漫步的老翁,却“左臂凭肩右臂折”! 寥寥七字,却字字惊心动魄! 好奇与疑问在读者胸中萦绕,作者笔触顺势而下,“问翁臂折来几年,兼问致折何因缘”,诗作转而向我们娓娓讲述了发生在六十年前的凄怆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老翁24岁时,身逢战乱征兵,“户有三丁点一丁”。而他生逢圣代,未历征战,对战争一无所晓,正是“惯听梨园歌管声,不识旗枪与弓箭”。加上听闻所征兵卒,都万里迢迢,被遣征云南,而云南泸水,“椒花落时瘴烟起”,“未过十人二三死”,已葬送了太多年轻人的美好生命。大家奔走相告,却一计难施:“村南村北哭声哀,儿别爷娘夫别妻。皆云前后征蛮者,千万人行无一回。”面对此情此景,24岁的年轻人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抉择:“偷将大石捶折臂。”因为身残而一无所能,故而有幸免去了云南之征。

尽管免去了征战之行,但正是“骨碎筋伤非不苦”,时隔六十几年,老翁经常忍受着难耐的苦楚,“至今风雨阴寒夜,直到天明痛不眠”。但“一肢虽废一身全”,因肢残而保住生命已足以让他得到许多慰藉了,所以老翁反而感叹“痛不眠,终不悔,且喜老身今独在”。要不,云南泸水冤魂诉,那冤魂中恐怕就有他一个吧!

借老翁之口讲述完这个悲怆的故事,诗人对兵役发出了直接控诉,提示了诗作的主题——黩武征战给人民带来了太多的灾难。读完诗作,让我们记忆犹新的是老翁身残后,不以为悲,反以为喜的心理。透过此等笔墨,诗人的叙事笔致,良苦用心均可见一斑。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34-435-43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