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汉江临眺 |
释义 | 汉江临眺 王维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鉴赏】 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名作。唐玄宗开元二十八年(740),时任殿中侍御史的王维,因公务去南方,途经襄阳。这首诗就是诗人在襄阳城欣赏汉江景色时所作。诗歌又名《汉江临泛》,所谓临泛,意即泛舟汉江。临眺,即临水远望。诗歌围绕这一题目,写了临水远望的自然美景。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楚塞”,指楚国地界,襄阳古为楚国辖区。“三湘”,具体包括哪三者,说法不一,但在古代诗文中一般泛指湘江流域及洞庭湖地区。“荆门”,在今湖北荆门南,素有荆楚门户之称。“九派”,指长江至湖北、江西九江一带的九条支流。首联意思是说汉江连接古楚地与三湘之水,西接荆门,东与长江九派相通。这些并非眼前可见之景色,诗人以宏大的视野和想象,大笔勾勒汉江所处的地理环境,使整首诗开篇即雄浑壮阔、气势不凡。 颔联直接书写汉江景色。“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汉江滔滔奔流,好像一直要流到天地外。两岸的山峰在烟波浩渺间,时隐时现、若有若无。前句写水流之长,后句写水势之猛,“天地外”、“有无中”,用语夸张,传递出一种渺茫、玄远、无可穷尽的意味。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浦指水边或河流人海的地区。这两句写襄阳城似乎是浮在水边,水波翻涌,仿佛天空也被撼动而摇晃起来。“浮”、“动”二字形象表现了诗人面对汉江汹涌水浪而产生的错觉,写出汉江水势之磅礴。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说襄阳风物美好,愿留下来与山简同醉,抒发诗人对襄阳的热爱。山翁,指西晋山简,其人性情通达,好酒,醉后倒戴头巾骑在马上,醉态可掬(见《世说新语·任诞》),后世遂以“山简醉酒”来形容醉酒以及醉后潇洒姿态。山简在永嘉年间曾镇守襄阳,据《晋书》记载,镇襄阳期间,山简常到当地习氏园林饮宴,直至大醉而归。山翁故事,显示出襄阳历史悠久、文化内涵深厚。这两句将眼前实景与想象中的古人故事结合,虚实相映成趣,体现出作者面对大好风物时的开阔思绪,也令作者对襄阳的热情更增添了一番优雅。 王维的诗歌被赞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苏轼《书摩诘〈蓝关烟雨图〉》),这首诗也体现了这一特点。全诗以写意之笔,从大处勾勒,表现汉江的辽阔与雄伟。诗歌设色清淡,物象简洁,远景与近景交替,实景与想象融合,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层层推进,转换自然。全诗情调积极乐观,使诗人笔下画面呈现出开朗清明的美感。 作者:冯丽霞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80-181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