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访隐者不遇 |
释义 | 访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鉴赏】 贾岛不以五绝著称,诗歌风格也偏于奇僻险峻。尽管如此,并不妨碍《访隐者不遇》成为他绝句的压卷之作。 题目交代诗人寻访隐士却遭遇了空舍,淡淡的失望之情显而易见。于是诗人不由得仔细观察起隐士房舍周围的景物。《三国演义》写刘备三顾茅庐,为了给诸葛亮的出现制造气氛,以衬托出他的高风亮节,对诸葛茅庐周围环境进行了详细描写。然而诗歌不可能像小说那样铺张,因此诗人极其经济地拈取了“松下”这一典型的意象。松在古代是高洁正直的象征,暗喻了隐士的人格特点。其实“童子”这一意象也不随意,交代了隐者的身份特征。道教里常出现修炼的童子,尊道长为师,因此隐者应该是个道士。道教以炼丹为要,于是就有了下句的“采药”。 道教炼丹术见于各种典籍记载的原料,如汞、丹砂、雄黄等药物,多数是隐藏深山而待人寻觅发掘的。既然隐者采药,遁入深山,那么到底会在哪里采获,何时回来,包括隐士自己,都是无法预知的。因此童子的答复虽然含混,倒也是事实。“云深”既描绘出深山的辽阔广渺,暗示了诗人此次的拜访必将徒劳而返,也表明隐者的生活如闲云野鹤般逍遥。 诗中隐者采药炼丹,踪迹缥缈,高深莫测,是一位真隐士。诗人以苍松赞其风骨,以白云显其高洁,对他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溢于言表。而诗人自己离开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因由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 本诗内容简单浅显,如与老妪对话,毋庸细解。虽只四句二十字,却通过诗人与童子的一问一答,巧妙地将环境、人物、情节尽显,内容极丰富。此诗的意象亦经过精挑细选,场景选择精粹,转换自然,毫无拖沓繁复之弊,充分反映了隐者的身份,同时也营造了淡然的意境,给人一种冲和的感觉。 作者:徐昌盛 :乐云 主编.唐诗三百首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40-341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296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