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黄鲁直书扇 惠洪
释义

黄鲁直书扇

[宋]惠 洪

王荣老尝官于观州,欲渡观江,七日风作,不得济。父老曰:“公箧中必蓄宝物。此江神极灵,当献之,得济。”荣老顾无所有,惟玉麈尾[1] ,即以献之,风如故;又以端砚献之,风愈作;又以宣包虎帐献之,皆不验。夜卧念曰:有黄鲁直草书扇头,题韦应物诗曰:“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即取视之,傥恍之际,曰:“我犹不识,鬼宁识之乎!”持以献之。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两镜展对,南风徐来,帆一饷而济。予观江神,必元祐迁客之鬼;不然,何嗜之深耶!

——《冷斋夜话》


【赏析】

此篇选自惠洪《冷斋夜话》。是书介于笔记和诗话之间,而著录多入子部小说家类或杂家类。惠洪俗姓喻(一说为彭氏),字觉范。早年与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相识,论诗以苏、黄为宗。《四库提要》称《冷斋夜话》:“论诗之中,称引元祐诸人者又十之八,而黄庭坚语尤多。盖惠洪犹及识庭坚,故引以为重。”黄庭坚为苏门四学士之首,哲宗、徽宗时入元祐党籍,晚年被贬宜州而死。苏、黄诸人文集在徽宗时皆为禁书,其书法碑刻亦多被磨毁。北宋末年文禁稍开,苏、黄的书画作品也复见天日。本篇故事即以此为背景。

这篇故事是出于王荣老亲历抑或出于惠洪虚构,不得而知,但惠洪尊崇黄庭坚的倾向是很明显的。黄庭坚和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代书法四大家,其草书扇面在今天当然也算得上宝物,但在当时并不稀罕。故事中为了渲染山谷草书的价值,或者是极写江神对山谷书法之喜爱,采用了层层铺垫的手法。王荣老先后把玉麈尾、端砚以及宣包虎帐献江神,而风不止。玉麈尾即以白玉为柄的拂尘,在一般人眼中,那是诸物中最有价值的。端砚是以广东德庆县端溪所产石制成的砚,唐宋时特别为士人所重。刘禹锡《唐秀才赠端州紫石砚以诗答之》中有“端州石砚人间重”之句,入宋后其名益重。宣包虎帐未见诸书记载,不详为何物,总之在王荣老看来也是较为珍贵之物。这些都不能使江神满意,最后他才想到黄庭坚所书扇面。黄庭坚字本以欹侧瘦硬为特色,其草书更难识别,故曰:“我犹不识,鬼宁识之乎!”鬼不仅识其字,而且知道它的价值远在玉麈尾等等之上。文中先用“风如故”、“风愈作”来表现江神急于求宝而未得之怒,及以鲁直草书献,则“香火未收,天水相照,如两镜展对,南风徐来,帆一饷而济”。前后对照,足见得江神得其所好快意舒心之满足。

惠洪在篇末又加了一句议论,把故事与现实联系起来,遂使茫昧难征的鬼怪故事露出了潜隐的政治内涵。要而言之,惠洪是假借江神,反映了当时士林中人对元祐诸君子的同情与思念。故此不仅可作谈资消遣,亦可视为文坛掌故。

(张仲谋)

注 释

[1].麈尾:拂尘的拂子。起自魏晋人清谈时所执用。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20:4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