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 讹 诈
[清]梁恭辰
杭州孙某,伉俪甚笃;妻病不起,抑郁无聊。道光二十四年[1] 夏,赴友人家小酌,散已夜半,手执火枝独行。归去中途,忽发一噤[2] ,贸贸然归抵家。后家人见其神色改常,问之不语,所执火枝尚余寸许。时著单衫二件,其手渐缩,似欲藏火枝于袖内者。忽而口作女音云:“我母女二人同行,见汝从对面至,携女急避。汝不但不让,且举足将我女践毙,特跟汝归家索命。”家人知其中邪,以正言责之曰:“阴阳阻隔,汝能见人,人不能见汝;无心之过,岂能偿命?”鬼复大闹云:“我只知一命还一命,不知其他。”孙某即时栽倒,口沫流出,不省人事。正惶遽[3] 间,而孙某亡妻之魂附于孙某之体,当即起立云:“我适闻此事,特来解纷。”随向女鬼云:“阴阳一理,不知者不罪;汝女不过受伤,亦并不死,依我劝解,酒食银钱,唯尔所欲,否则我先往城隍处喊告,治尔讹诈之罪。”因令家人即用黄纸写明原委,至城隍庙中焚化。女鬼顿然气沮[4] ,哀求息事。乃命焚纸锭三千,并备羹饭送出大门,而孙某醒矣。问之茫然无知。大病一月而愈。此事孙某每逢人历历言之,闻之使人伉俪之情油然而生。
——《池上草堂笔记》
【赏析】
本篇故事叙述一对恩爱夫妻之间真挚的感情:孙某与妻子“伉俪甚笃”,孙某妻子病逝,孙某十分悲伤郁闷,便外出饮酒。谁知醉归途中遇鬼且受到鬼的无理纠缠讹诈,以致中邪。孙某亡妻为了保护自己的丈夫,奋起与鬼作了针锋相对的说理斗争,最后终于挫败了鬼的讹诈,使丈夫转危为安。通过这个故事,一个忠贞地挚爱丈夫而又机智勇敢的妇女形象跃然纸上。一位已死的妇女得知活着的丈夫有难,竟毫无畏惧地赶来相助,充分地表现了爱情的伟大力量——它消弭了人鬼的界线,冲决了阴阳阻隔,确可使我们联想到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对“情”的深刻描写——真挚的爱情冲破了生死的界限,展示了“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这样一种壮丽的生命观。孙某的妻子虽然没有“为情而生”,但是她为情挺身而出的精神却是与“为情而生”一脉相通的!孙某获救病愈后,逢人便讲述这个故事,使得听到的人也“伉俪之情油然而生”,则进一步表明孙某对亡妻的感情也同样真挚深厚。与此同时,作品还表现了阴间亦如阳世,有尔虞我诈,有无理纠缠,有种种讹诈与欺骗,那里并非是一片净土。这样,就在无意中告诉人们:所谓的“阴间”,无非是尘世的翻版,是现实社会的另一种存在形式而已。
(胡邦炜)
注 释
[1].道光二十四年:公元1844年。
[2].噤(jìn):因寒冷而发生的哆嗦。
[3].惶遽(jù):惊慌。
[4].气沮(jǔ):灰心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