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古代志怪小说:

 

词条 姜三莽 纪昀
释义

姜 三 莽

[清]纪 昀

姚安公[1] 闻先曾祖润生公言:景城[2] 有姜三莽者,勇而戆。一日,闻人说宋定伯卖鬼得钱[3] 事,大喜曰:“吾今乃知鬼可缚。如每夜缚一鬼,唾使变羊,晓而牵卖于屠市,足供一日酒肉资矣。”于是夜夜荷梃执绳,潜行墟墓间,如猎者之伺狐兔,竟不能遇。即素称有鬼之处,佯醉寝以诱致之,亦寂然无睹。一夕,隔林见数磷火,踊跃奔赴。未至间,已星散去。懊恨而返。如是月余,无所得,乃止。盖鬼之侮人,恒乘人之畏。三莽确信鬼可缚,意中已视鬼蔑如[4] 矣,其气焰足以慑鬼,故鬼反避之也。

——《阅微草堂笔记》


【赏析】

这篇《姜三莽》写出这样的观点,即:只要人的“气盛”,鬼怪即无所施其术而自行消亡。基于这种认识,作者笔下的姜三莽把鬼看成就像狐狸、野兔一般可供捕获出售的猎物,因此,他主动前去抓鬼。凭着这股气势,足以压倒任何妖魔鬼怪,所以,鬼竟吓得不敢露面。

自然,作者以赞赏的态度叙述这个不怕鬼的故事,绝不仅仅因为好奇“追寻前闻,忆及即书”(《滦阳消夏录》序),而是借狐鬼以言人事,作寓言而寄褒贬。这里,作者实际上是在总结一种人生经验,告诉人们如何与现实中的“鬼怪”打交道。他告诫人们:在邪恶势力面前,害怕逃避是不行的,只有凭着凛然正气和聪明智慧去同它斗争,才能使它无所逞其技。姜三莽的形象使人在哑然失笑之余发人深思,它启发人们应该破除迷信,以毫不畏惧、主动出击的态度去对待一切困难和挫折!

在写作上,作者崇尚魏晋笔法,尚质黜华,惜墨如金,用白描的手法写人物的“神”,以简洁的语言慑人魂魄,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邹自振)

注 释

[1].姚安公:作者的父亲纪容舒。官至云南姚安知府。

[2].景城:地名,今河北献县。

[3].宋定伯卖鬼得钱:据《列异传》载,宋定伯夜遇鬼,设法骗得鬼的信任,把鬼弄到集市上。鬼变成一只羊,被宋定伯以一千五百文钱卖掉。

[4].蔑(miè)如:谓微不足道,视有如无。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1条古代志怪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古代志怪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7 13:2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