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 谐
[清]蒲松龄
万福,字子祥,博兴[1] 人。幼业儒。家贫而运蹇,年二十有奇,尚不能掇一芹[2] 。乡中浇俗,多报富户役[3] ,长厚者至碎破其家。万适报充役,惧而逃,如济南,税居逆旅。夜有奔女,颜色颇丽。万悦而私之。问姓氏。女自言:“实狐,然不为君祟。”万喜而不疑。女嘱勿与客共,遂日至,与共卧处。凡日用所需,无不仰给于狐。居无何,二三相识,辄来造访,恒信宿不去。万厌之,而不忍拒;不得已,以实告客。客愿一睹仙容。万白于狐。狐曰:“见我何为哉?我亦犹人耳。”闻其声,不见其人。客有孙得言者,善俳谑,固请见,且曰:“得听娇音,魂魄飞越;何吝容华,徒使人闻声相思?”狐笑曰:“贤孙子!欲为高曾母作行乐图耶?”众大笑。狐曰:“我为狐,请与客言狐典,颇愿闻之否?”众唯唯。狐曰:“昔某村旅舍,故多狐,辄出祟行客。客知之,相戒不宿其舍,半年,门户萧索。主人大忧,甚讳言狐。忽有一远方客,自言异国人,望门休止。主人大悦,甫邀入门,即有途人阴告曰:‘是家有狐。’客惧,白主人,欲他徙。主人力白其妄,客乃止。入室方卧,见群鼠出于床下。客大骇,骤奔,急呼:‘有狐!’主人惊问,客怒曰:‘狐巢于此,何诳我言无?’主人又问:‘所见何状?’客曰:‘我今所见,细细幺幺,不是狐儿,必当是狐孙子!’”言罢,座客粲然。孙曰:“既不赐见,我辈留勿去,阻尔阳台[4] 。”狐笑曰:“寄宿无妨;倘有小迕犯,幸勿介怀。”客恐其恶作剧。乃共散去。然数日必一来,索狐笑骂。狐谐甚,每一语,即颠倒宾客。滑稽者不能屈也。群戏呼为“狐娘子”。一日,置酒高会,万居主人位,孙与二客分左右,上设一榻待狐。狐辞不善酒。咸请坐谈,许之。酒数行,众掷骰为瓜蔓之令。客值瓜色,会当饮,戏以觥移上座曰:“狐娘子太清醒,暂借一杯。”狐笑曰:“我故不饮。愿陈一典,以佐诸公饮。”孙掩耳不乐闻。客皆曰:“骂人者当罚。”狐笑曰:“我骂狐何如?”众曰:“可。”于是倾耳共听。狐曰:“昔一大臣,出使红毛国[5] ,身狐腋冠,见国王。王见而异之,问:‘何皮毛,温厚乃尔?’大臣以狐对。王曰:‘此物生平未曾得闻。狐字字画何等?’使臣书空而奏曰:‘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主客又复哄堂。二客,陈氏兄弟,一名所见,一名所闻。见孙大窘,乃曰:“雄狐何在,而纵雌狐流毒若此?”狐曰:“适一典,谈犹未终,遂为群吠所乱,请终之。国王见使臣乘一骡,甚异之。使臣告曰:‘此马之所生。’又大异之。使臣曰:‘中国马生骡,骡生驹驹。’王细问其状。使臣曰:‘马生骡,是“臣所见”,骡生驹驹[6] ,是“臣所闻”。’”举坐又大笑。众知不敌,乃相约:后有开谑端者,罚作东道主。顷之,酒酣,孙戏谓万曰:“一联请君属之。”万曰:“何如?”孙曰:“妓者出门访情人,来时‘万福’[7] ,去时‘万福’。”众属思未对。狐笑曰:“我有之矣。”对曰:“龙王下诏求直谏,鳖也‘得言’,龟也‘得言’。”众绝倒。孙大恚曰:“适与尔盟,何复犯戒?”狐笑曰:“罪诚在我;但非此,不能确对耳。明日设席,以赎吾过。”相笑而罢。狐之诙谐,不可殚述。居数月,与万偕归。及博兴界,告万曰:“我此处有葭莩亲[8] ,往来久梗,不可不一讯。日且暮,与君同寄宿,待旦而行可也。”万询其处,指言:“不远。”万疑前此故无村落,故从之。二里许,果见一庄,生平所未历。狐往叩关,一苍头[9] 出应门。入则重门叠阁,宛然世家。俄见主人,有翁与媪,揖万而坐。列筵丰盛,待万以姻娅,遂宿焉。狐早谓曰:“我遽偕君归,恐骇闻听。君宜先往,我将继至。”万从其言,先至,预白于家人。未几,狐至,与万言笑,人尽闻之,不见其人。逾年,万复事于济,狐又与俱。忽有数人来,狐从与语,备极寒暄。乃语万曰:“我本陕中人,与君有夙因,遂从许时。今我兄弟来,将从以归,不能周事。”留之不可,竟去。
——《聊斋志异》
【赏析】
《狐谐》中的“狐娘子”,伶牙俐齿,“出语便谐”。孙得言要求见到她的容貌,引她说出第一句谐语:“贤孙子!欲为高曾母作行乐图耶?”只此一句,人物便从纸上直立起来,呼之欲出。这种诙谐、幽默的细节在小说中比比皆是,常常使读者忍俊不禁。文中写到狐娘子想同坐在她左右两边的客人开玩笑,便说有位国王问人“狐”字如何写法,那人便比画着告诉国王:“右边是一大瓜,左边是一小犬。”这巧妙的戏谑之言引得哄堂大笑,自然也会引起读者的欢笑。
妇女在封建社会里地位低下,深受儒家重男轻女思想影响的孙得言辈自以为比妇女高一筹,趁机拿狐娘子开玩笑。狐娘子面对戏弄,并不示弱。她笑谑成趣,妙语解颐,在笑语中巧妙地予以反击,随机应变,智高谋深,使“善俳谑”的孙得言和陈所见、陈所闻二兄弟,丑态百出,狼狈不堪。拿别人的姓名编故事,开玩笑,本来毫无意义;但狐娘子对孙得言等开的玩笑,却使人感到快意。狐娘子对受官役迫害、逃亡济南的万福,表示深切同情,与他结为夫妇,老实地承认自己是狐女,从来没有嘲弄过他;而对于那些敢于捉弄她的轻薄文人,却决不让他们讨得半点便宜。在这诙谐故事的后面,有一个严肃的主题:向来被歧视的妇女并非智能低下,在她们当中,不乏大胆、泼辣、机敏、聪颖的女子;应该受到嘲笑的,倒是那些喜爱嘲弄妇女的封建文人。
《狐谐》主要内容是文雅工巧的联对、谑语连缀而成。狐娘子的谈笑尽是“狐典”,不仅从狐生出,而且对狐有利,只适于狐说,不适于人讲,分明是作者为他所偏爱的狐女主人公特地精心制作的。我们从现存的蒲松龄的手稿本可以看出,原来有一狐典不很精彩,文字也长,后被全部涂去,换成“马生螺是臣所见,骡生驹驹是臣所闻”这一“想入非非”(清但明伦《狐谐》夹批)的笑谈。后者是作者定稿时想出来的,陈氏兄弟两个人名(陈所见、陈所闻)也是临时安上的。可见蒲松龄很喜欢这篇谐趣横生的杰作,所以他在这些细节的构造上煞费苦心,非要狐娘子出语便谐,“颠倒宾客”不肯罢休。显然,这位狐娘子是口齿伶俐、性格诙谐的女性的化身,那些精致的狐典则是同类生活情趣的艺术升华了。
(邹自振)
注 释
[1].博兴:地名,今属山东。
[2].掇一芹:中一名秀才的意思。因《诗经·鲁颂·泮水》有“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的句子,后人便称入泮为采芹。入泮,即考取秀才。
[3].富户役:指充任里正。里正,古代乡官名,明代改名为里长,负责向所管辖的户数征收捐税,摊派徭役,常由富户担任。但大户勾结官府,多把此职转嫁给中产之家。中产之家无法向大户征赋,而穷苦百姓又交不起赋税,在官府逼迫下,常由本人赔垫,因此而破产者多。
[4].阳台:指男女的欢会。宋玉《高唐赋序》中说,楚襄王游高唐,梦见神女和他欢好,自称在巫山之阳,阳台之下。后人便以阳台隐指男女欢会。
[5].红毛国:明人对须发赭赤的荷兰人,称为“红毛国人”。此处可能是借用这个国名。
[6].骡生驹驹:驹,两岁以下的幼马。公驴与母马交配而生的骡,一般无生殖力,故下文云:“骡生驹驹,乃‘臣所闻’。”
[7].万福:古时妇女与人见面时的礼节,双后在襟前合拜,口称“万福”。此以这个礼节之名谐狐女所爱的男子万福之名,借以打趣。所以后来狐女回击孙得言。
[8].葭莩亲:比较疏远的亲戚。葭莩,芦苇里的薄膜,借以比喻远亲。
[9].苍头:男仆。汉代奴仆都以深青色头巾包头,故叫奴仆为“苍头”,后世沿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