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化月宫
《湖海新闻夷坚续志》
吉郡一仕宦子弟,遇道人与云:“可与我杯酒,今夜同尔去游月宫。”子弟问云:“月宫在何处?”曰:“只在旧市。”灯后潜与同往,则俨然桂殿嫦娥,兔捣药,蟾吐光,且饮一觥而出。子弟识其处,而道人辞去。明日重来,乃一酒食店,天井内有树,则桂也;少年妇人居其间,则嫦娥也;人擂姜椒,则兔捣药也;犬卧灶傍,则蟾吐光也。因知道人乃幻术以化人眼耳。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自战国时期后羿之妻窃药奔月化为嫦娥的故事问世,有关月宫的传说便日渐增多,想象也越来越丰富。嫦娥寄身的世界是怎样的?《酉阳杂俎·前集》卷二写道:“翟天师名乾,峡中人……曾于江岸,与辫子数十玩月。或曰:‘此中竟何有?’翟笑曰:‘可随吾指观。’弟子中两人见月规半天,琼楼金阙满焉。数息间,不复见。”从此琼楼玉宇便成为月宫的模样,只是孤身栖于楼宇之间,纵然雕栏玉砌,嫦娥未免寂寞,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宫传说中增添了桂树、捣药玉兔、伐树人吴刚。于是,一个冰清玉洁却又金碧辉煌的宫阙定型了。
“术化月宫”这则小故事,虽不足二百字,行文却不乏曲折、幽默之处。仕宦子弟在道人“今夜同尔去游月宫”的邀请下,好奇心陡增,问及月宫在何处,道人答曰:“只在旧市。”原本高处不胜寒的月宫居然在身边旧市,不仅文中主人公,就连读者也会被这一悬念所吸引。接下来,主人公于迷离恍惚之中随道人来到一处,果然与传说中的月宫一般模样:“桂殿嫦娥,兔捣药,蟾吐光。”为了强调这种真实性,小说告诉读者,主人公还在月宫中饮了一杯酒呢!至此,小说突然转折,“明日重来”,昨宵月宫原来是一酒食店。桂树倒是有一棵,只不过长在普普通通的天井中;所遇嫦娥却是店中老板娘;不见捣药玉兔,只有砧姜椒的伙计忙得不亦乐乎。至此,读者与主人公一齐恍然大悟:原来所谓月宫,乃道人“幻术以化人眼耳”。昨宵今夜,瞬间转换,仿佛在变魔术。令人在眼花缭乱之时,面对市井月宫,民间嫦娥,不由得哑然失笑。唐宋时期,道教流行。从王侯将相到市井小民均对神仙幻术津津乐道,唐玄宗、宋太祖、李白、苏轼这样的名人更是常常成为神仙、幻术小说中的一员。“术化月宫”这则小故事不但具有一定的文学性,它还从侧面透视出时代的文化特点。
(柳岳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