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宋小说:

 

词条 莽张飞痛惩贪官 三国志平话
释义

莽张飞痛惩贪官

《三国志平话》

却说张表点军,不见张宝,死在乱军中,张角大怒。又见探马至,报曰:“探得汉军至近,有先锋刘备离城一射地[1]下寨。”张角召诸将省会[2]:“来朝大军须倾城都起,前迎刘备。”

至次日天明,张角领军出。刘备分军三队,关、张二人各将一队。头至,两军相交,关公袭其甸(殿)后,张飞横胁[3]便撞刘备教小校高叫:“若贼军去其黄巾,弃了兵器,便在赦下;如捉住张角者,封为五霸诸侯。”道罢,有元帅军至,贼人见了,投戈弃甲,取了黄巾,拜降者勿知其数。张角、张表死在乱军之中。刘备得了扬州。汉元帅领军入扬州。元帅降令,安抚百姓,秋毫无犯,如违者依军令。百姓皆喜。元帅降令:自先锋为首,已(以)下诸将军卒,来日赴筵宴。

至次日,都赴宴。元帅言:“大小众官,破黄巾贼生受[4]!”各人赐赏毕,写表申朝,选日回军。至长安,元帅令众军在东门外下寨。元帅对刘备道:“破黄巾贼功劳,皆玄德也。我今见帝奏破黄巾一事,君王不错[5]矣。”言刘备曰:“在东门外下寨等二三日。”当日,刘备正与诸侯坐间,有一小校来报:“有汉宣使来见先锋。”刘备见道,慌出宫门迎接。至中军帐坐定,刘备礼毕,问:“常侍[6]官何来?”“你不识我?我乃是十常侍中一人。”段珪让[7]道:“俺众人商议来,玄德公破黄巾贼寇,金珠宝物,多收极广,你好献三十万贯金珠与俺,便交你建节[8]封侯,腰金衣紫。”刘备曰:“但得城池营寨所得金珠段匹,皆元帅收讫,刘备并无分毫。”段珪听言,忽然便起,可离数步,回头觑定刘备,骂:“上桑村乞食饿夫,你有金珠,肯与他人!”张飞大怒,挥拳直至段珪根(跟)前。刘备、关公二人扯拽不住,拳中唇,齿绽落,打下牙两个,满口流血,段珪掩口而归。刘备道:“你带累军卒也。”至来日天晓,元帅来请刘备:“表章已奏了帝也,功劳全是你也。”分付绿袍槐简[9]:“来日朝门外听圣旨。”刘备至朝门外,约半月,不宣,却见宣诏元帅下诸将,都得官赏赴任。外有刘备,等守一月有余,并无宣唤。三人至本寨,刘备心闷,目视张飞:“一拳打中段珪,带〔累〕众军受苦。”寻思罢,杂虎旗(骑)军一齐来告刘备、辞张飞:“众将见有功不问,无功者赏,不能等守,俺各归家去。”刘备言曰:“功劳皆是咱军。无功军得赏,何况咱军!汉帝不错,须是斟量功劳大小,任(恁)便等待三五日。”

来日,刘备又去朝门外听圣旨,却早朝退,有文武都出内门来。见一辆四马银铎[10]车,金浮图[11],茶褐伞。刘备叫冤屈三声。车内官人问:“叫冤屈者何人?”刘备立在车前:“某是破黄巾贼先锋刘备。”“如何叫屈声冤?”刘备曰:“元帅下诸将,都有赏赐,加官赴任;唯有刘备诸军,随朝月余,并无宣诏,军兵尽皆饿散。”车中者乃皇亲国舅董承,言曰:“又是十常府官作乱[12]。先锋使且去内门外,等我复回奏帝。”约到两个时辰,复出内来:“先锋根(跟)我前来。”至国舅宅,请刘备茶饭。刘备躬身,叉手施礼:“上复国舅,不知元帅奏甚表章来?”“今日已晚,来日早朝,大臣商议与你官赏。来日听圣旨。”刘备辞了,到本营中对诸军将说知,大喜。

至次日,再去朝门外听圣旨。有十常侍官将宣诏唤先锋刘备听圣。刘备拜罢,俯伏在地。“至长安多少时节不得官粮?”刘备曰:“三十七日。”“长安至定州几程?若到定州,打算计几日,都交打请[13]。在前抛下粮草,都交补讫。刘备赴定州附郭[14]安喜县县尉。为太〔行〕山贼寇极多,你将本部下军兵镇压。”

刘备前去,至定州,礼上安喜县,见州吏读参榜[15]:“定州官员,今有安喜县县尉谨参。”至厅前,才时施礼,有太守大怒,喝云:“刘备休拜!”呼左右人捉住刘备,曰:“今破不尽黄巾贼,见在山野潜藏,讨掳百姓。”太守问:“你这里至长安近远如何?违限半月有余,你是拖酒慢功,嫌官小,故意违慢[16]!”刘备曰:“告太守,三千五百人,连小者约迭一万二千余口,尽是推车担担,抱女提男,老弱不能急进。告大人宽恕,并不曾多请官粮。”太守怒,再问:“你如何〔不〕先交军兵来,老小在后?你休分说!”令左右人监下,取迟慢招伏。方欲落笔判状,有左右劝元峤:“看县尉破黄巾贼功劳,权免杖罪。”令左右人:“绕厅拖三遭!”左右二官又劝了。太守喝:“县尉,你归本衙,在意勾当[17]!”

刘备到衙,见关、张众将,邀至前厅。置坐间,有张飞遂问:“玄德哥哥,因何烦恼?”刘备曰:“今某上县尉,九品官爵。关、张众将一般军,前破黄巾贼五百余万,我为官,兄弟二人无官,以此烦恼。”张飞曰:“哥哥错矣。从长安至定州,行十日不烦恼,缘何参州回来便烦恼?必是州主有甚不好。哥哥对兄弟说。”玄德不说。张飞离了玄德,言道:“要知端的,除是根问[18]去。”去于后槽根底,见亲随二人便问,不肯实说。张飞问之,大怒。至天晚二更向后,手提尖刀,即时出尉司衙,至州衙后,越墙而过。至后花园,见一妇人,张飞问妇人:“太守那里宿睡?你若不道,我便杀你!”妇人战战兢兢,怕怖言:“太守在后堂内宿睡。”“你是太守甚人?”“我是太守拂床人。”张飞道:“你引我后堂中去来!”妇人引张飞至后堂,张飞把妇人杀了,又把太守元峤杀了。有灯下夫人忙叫道:“杀人贼!”又把夫人杀讫。以此,惊起衙内上宿兵卒,约迭三十余人,向前来拿张飞。飞独杀弓手二十余人,越后墙而出,却归本衙。

次日天晓,大小众官请县尉商议,如何捉拿杀人贼。刘备情愿根(跟)捉,即时申报朝廷得知。十常侍言:“这杀太守贼人,不是别人,多管是县尉手内人杀了。”朝廷发下使命督邮[19],姓崔名廉,御史台走马,前至定州馆驿内安下。大小众官来见使命,问:“使命有何公事?”督邮曰:“为杀了本处太守,以此差我来问您众官人每。这里有县尉么?”“县尉在门外,不敢来见。”使命随叫县尉,县尉引兵三百余人,内有关、张、左右随尉二三十人,来见使命。使命曰:“你是县尉?”刘备曰:“然。”使命曰:“杀了太守,是你么?”刘备曰:“太守在后堂中,明有灯烛,上宿者三五十人。杀太守二十余人,灯下走脱者,须认得是刘备那不是刘备?”督邮怒曰:“往日段珪让[20]被你弟张飞打了两个大牙,是你来;今日圣旨差我来问你杀太守之贼。前者参州违限,本合断罪,看众官面,不曾断你,因此挟仇,杀了太守,你休分说。”喝左右人:“拿下者!”傍有关、张大怒,各带刀走上厅来,唬众官各皆奔走,将使命拿住,剥了衣服。被张飞扶刘备交椅上坐,于厅前系马桩上,将使命绑缚。张飞鞭督邮,边胸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将脚吊在四隅角上。有刘备、关、张众将军兵,都往太〔行〕山落草。

张飞杀太守

——元至治刻本《新刊全相三国志平话》插图

〔注〕

[1]一射地:一箭的射程,形容不远的距离。

[2]省会:晓谕,吩咐。

[3]横胁:拦腰。

[4]生受:受苦;辛苦。

[5]不错:对事明察。

[6]常侍:官名,散骑常侍的简称,主要职责是侍从皇帝,掌管文书诏令等。

[7]让:指责。

[8]建节:设立旌节的简称。旌节,高官的仪仗。

[9]绿袍槐简:绿色的朝袍和槐木制的手版。唐宋文官以服色和手版作为分别品位高低的标志之一。官品很低的人只能穿绿袍持槐简。

[10]银铎:银铃。

[11]浮图:佛塔。

[12]作乱:胡作非为。

[13]打请:向主管衙署申述请示意见。

[14]附郭:指上一级官署附设在下一级官府的治所。

[15]参榜:参拜上司时呈递的折子。

[16]违慢:违背;怠慢。

[17]勾当:事务。

[18]除是:除非。根问:查问。

[19]督邮:汉朝官名,辅佐郡守,司掌督察纠举下属诸县官员违法等事。

[20]让:当为衍文。

讲说三国故事,是宋元讲史的热门话题,在当时最受平民百姓喜爱。平民百姓为何爱听喜读《三国志平话》呢?究其原因,恐怕主要即在于该平话所讴歌的反贪除暴、安民益众等义行壮举,颇能契合平民百姓的最基本的政治愿望,带有比较浓厚的平民意识。所以,作为这种平民意识的主要艺术载体的刘备、关羽、诸葛亮,特别是张飞的形象,就很受平民百姓的欢迎,在平话中占据相当重要的位置。例如《三国志平话》的前半部,讲的几乎就是张飞一个人的传奇故事。而张飞传奇故事的核心部分,也就是他的骁勇善战,勇冠天下,和痛惩贪官,为民解气。如此处节选的张飞痛惩贪官的故事片段,就是颇为精彩的例证。

在此之前,张飞曾与刘备、关羽桃园结义,接着一出场就包揽了“破黄巾”的主要战功:先是单枪匹马大战杏林庄,袭破黄巾军大本营,后又用计赚开兖州城门,率十二骑横冲直撞,杀得数十万黄巾军四散奔逃,张宝、张梁、张角也先后死在乱军丛中,差不多是一个人包打了天下。不但历史上镇压黄巾军的朱儁、皇甫嵩、曹操之流几无寸箭之功,就连刘备、关羽也成了他的陪衬,可见作者将他描述得多么骁勇善战、神威无敌!这当然与历史事实不符,因为历史上的黄巾起义声势甚大,战争遍及今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湖北、江苏七省。东汉王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将黄巾军镇压下去。张飞作为当时的无名小辈,怎么可能独破黄巾呢?但宋元的讲史艺人们对于平民百姓所偏爱和追慕的草莽英雄,就是这么夸大其神勇和智谋的,它寄托了乱世民众希图藉助超群的武勇智略去克敌制胜的天真幻想。

除此之外,下层民众更希望的就是像张飞这样的英雄,能够站出来痛惩那些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残酷暴虐、巧取豪夺、吮吸民脂民膏的贪官污吏。所以《三国志平话》的作者,也就根据这种心理愿望向民众讲述了张飞拳打段珪、怒杀太守、肢解督邮这样大快人心的故事。张飞为何要拳打段珪呢?原来段珪作为朝廷使臣,居然将荐举平寇立功之人这样的大事作为敲诈索贿的手段,一开口就向刘备索要三十万贯金珠,索贿不成,就觑定刘备大骂:“上桑村乞食饿夫,你有金珠,肯与他人!”活脱脱地摆出一副权奸巨贪的嘴脸。对此,张飞如何忍得下?所以他当即“挥拳直至段珪跟前”,不管刘备、关羽扯拽,一拳将段珪打得唇绽齿落,抱头鼠窜。可见其行动之快、威力之猛、怒火之旺!虽然刘备怨其行动太莽,“带累众军受苦”,但平民百姓在听平话艺人讲说这一段故事时一定会拍手称快:“打得好!”

至于怒杀太守,则起因于太守元峤擅作威福。本来刘备苦等了三十日,才好不容易得了个芥豆之微的安喜县尉,关、张还是白身,兄弟三人情绪低落,可太守却不问情由,不许分说,一味责骂刘备“拖酒慢功,嫌官小,故意违慢”。先是要将刘备“监下”、杖责,后又令左右人将刘备“绕厅拖三遭”,当众使刘备饱受屈辱。太守为何如此暴虐、专横呢?书中未言,但明眼人不难看出,这大概又是因为刘备未能奉上见面厚礼。面对这样的屈辱,一向仁柔、宽厚的刘备,固然可以忍受,以求息事宁人,但张飞却不愿妥协,一旦查明真相,就痛下杀手,决不留情,结果一口气杀了太守一家及其身边卫士二十多人。虽然这未免过火了,但张飞嫉恶如仇、除恶务尽的精神性格,却又一次得到充分表现;同时,也替那些动辄被贪官酷吏们折磨、摧残、凌辱的小百姓们大大地出了一口怨气。

而“肢解督邮”,则是因为督邮武断、专横,口口声声斥骂刘备,要将刘备拿下治罪,结果张飞胸中的火药再次被点爆。这一次威力更猛,居然“鞭督邮,边胸打了一百大棒,身死,分尸六段,将头吊在北门,将脚吊在四隅角上”。残忍否?这的确够残忍的,但残杀一贯骑在下层民众头上肆无忌惮地滥施刑讯的官吏,悬其头脚以儆其余,不也的确宣泄了下层民众心头的复仇情绪吗?所以,张飞虽然鲁莽、暴躁,甚至有点嗜杀、残忍,但他仍然是《三国志平话》中最受民众喜爱的草莽英雄,原因就在于他正直刚猛、不畏强权、惩奸除暴、直截痛快的精神性格,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平民百姓反对贪官、反对强暴的强烈意愿。

还有一点需提及的是,历史上的张飞并未痛打过段珪、怒杀太守,而痛惩督邮,本来也是刘备所为,《三国志·先主传》注引《典略》说得很清楚。该书写督邮奉诏要对那些平寇立功担任地方官的人进行考核,不合格者予以沙汰,安喜县尉刘备即在其沙汰之列。刘备知情后,想去拜访,督邮不肯接见,刘备大怒,就带人将督邮缚在郊外树上,鞭打百余,还要杀他,督邮哀求,方得释放。平话作者虚构了前两事,而对后一事则作了移花接木的艺术改造。这样做,如前所说,就是为了投合平民百姓对于英雄人物的期待心理;而从艺术效果上讲,这些事放在张飞身上又确实相当熨帖,有力地突出、丰富了张飞的精神个性,并且藉助于对比、映衬,又很能表现刘备宽忍、仁厚的思想性格。所以,作者所运用的这种带有典型化意味的写人手法,无疑也是值得取鉴的。

(纪德君)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526条唐宋小说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宋小说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9:4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