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怀良人
释义 怀良人      

葛鸦儿

蓬鬓荆钗世所稀,布裙犹是嫁时衣。

胡麻好种无人种,正是归时底不归?

【鉴赏】这首诗以怀良人为名,即为该诗定下基调。“良人”是古时候妇女对丈夫的称呼,《孟子·离娄下》:“良人者,所仰望而终身也。”因此这是一首劳动妇女思念丈夫的怨歌。

诗的前两句以画像入诗,“蓬鬓”,是说她鬓发蓬乱,头上戴着自己编的荆条发钗,身上还穿着多年前出嫁时的土布裙,给我们展现了一个贫苦妇女的素描画。作者通过“蓬鬓”与“荆钗”、“布裙”结合,将妇女与丈夫分离后凄惨的生活刻画得淋漓尽致。所选三个物件也是别出心裁,“蓬鬓”一出现就以较强的印象冲击读者;“荆钗”、“布裙”均为古时对下层劳动妇女形象刻画的经典词汇,“早知雨露翻相误,只插荆钗嫁匹夫”(《长门怨》刘得仁),“平生不识绣衣裳,闲把荆钗亦自伤”(《贫女》李山甫),这两个词不但表现了贫妇的贫贱生活,还暗含了对曾经美满婚姻的无限留恋,《列女传》载“梁鸿、孟光常荆钗布裙”。这里用“荆钗”、“布裙”及“嫁时衣”等字面,似暗示这一对穷困夫妇一度是何等恩爱,然而社会的动乱把他们无情拆散了。诗的前两句由作者自己道出,凸现了作者内心无比的怨恨,和自己对丈夫无比的思念。

该诗第三句以兴起句,“胡麻”即芝麻,“好”在此是适宜的意思,“南方谚语有‘长老(即僧侣)种芝麻——未见得’。余不解其意,偶阅唐诗,始悟斯言其来远矣。胡麻即今芝麻也,种时必夫妇两手同种,其麻倍收”(《夷白斋诗话》)。从而将情景交融,原来种麻是托词,“盼夫”才是真情。这样末句就被自然而然地引出来,“底不归”就是为何不归的意思。同时呼应该诗主题“怀良人”。诗的第三句则将她的感情进一步升华,“胡麻好种无人种”,动乱对农业造成破坏,男劳动力被迫离开土地。作者由描画自己的落魄形象直接升华到因丈夫出走造成的窘迫生活。而诗的结尾,在经过作者一系列铺垫之后,终于将压抑在心底的对丈夫的思念呼喊出来,“正是归时底不归?”语含怨望。她忧心忡忡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然在这动乱时期,丈夫却杳无音信。

综观全诗,作者以自己对丈夫的思念为主线,由衣着、外貌、心理到生活的描写,抒发作者对现实生活的不满和对丈夫的无限怀念。

作者:贾蕊华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603-604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8: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