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落日怅望
释义 落日怅望      

马戴

孤云与归鸟,千里片时间。

念我何留滞,辞家久未还。

微阳下乔木,远烧入秋山。

临水不敢照,恐惊平昔颜!

【鉴赏】此诗为诗人触景生情之作,主要抒发诗人的羁旅之愁、思乡之情以及由此产生的年华渐老之感。

首联由眼前之景起兴,随即引入颈联对思乡之情和羁旅之愁的描写。诗人客中久滞、归乡不得,心中本愁苦之极,如今见到孤云和归鸟都各自回家了,不免联想到自己的遭遇,从而引发身世之感。然而,其内涵又远非如此。仔细玩味这两联,可以发现,诗人还将自己和孤云、飞鸟进行了各种对比。从孤独和归心似箭的心情来看,诗人和孤云、归鸟无疑有相似之处。但是,彼此的命运却又是如此不同:孤云和归鸟是自由的,故可以随时回家,而诗人却是不自由的,故只能滞留此地;孤云和归鸟的归去是迅速的,所谓“千里片时间”,而诗人不但不能归去,反而滞留“久未还”。两相比较,反差是多么巨大啊! 正是在这种鲜明的对比中,诗人久滞他乡的苦闷心情被传神地刻画出来了。

才抒发完愁苦之情,颔联又立即转为对远景的描写。“远烧入秋山”一句,《全唐诗》又作“远色隐秋山”,但这样就过于平实,不及“远烧入秋山”显得有韵味。“远烧”,其实就是前一句提到的“微阳”,此处以虚景喻实景,不但体现出语言的变化,而且两句一虚一实,相映成趣。此外,一个“烧”字,也隐隐透露出一种静中有动的感觉。这样,两句就把夕阳落山时的整个情形都描述出来了:夕阳先从远处的树梢落下,然后把余晖洒在秋山上,将它映照得一片通红,仿佛野火在燃烧一般。随着这种颜色渐渐暗淡,夕阳也一点一点慢慢下落,最后终于消失在山的后头。从中可见诗人写景之细致、精当。清代贺裳谓其“写景为工”(《载酒园诗话》),确实是很有见地的评价。然而,两句又不能全作景语看,诗人的感情亦在其中。因为看到夕阳落山,所以诗人心中的迟暮之感也被触动了,从而又增添一分愁思。只此十个字,诗人便将诗题“落日怅望”的内容全部表现出来了,足见其功力之深!

由颔联迟暮之感的触动,又引出尾联临水照镜的心理描写。诗人自知容颜憔悴,不比昔日,故不敢在水边照影。“不敢照”,是因为唯恐照了给自己增添忧愁,然而不照已知,更显示出诗人的愁思深重。

此诗语言简洁凝练,遣字用词尤为传神,因而表现出极其丰富的内蕴,不失为一首写景抒情的佳作。

作者:余春丽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66-567-56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1 7: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