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蜀道难
释义 蜀道难      

李白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 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鉴赏】《蜀道难》本为南朝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中的“瑟调曲”。郭茂倩《乐府诗集》卷四十引《乐府解题》说:“《蜀道难》备言铜梁、玉垒之阻。”而自梁简文帝至初唐张文琮,已有一些写入蜀之难的诗篇。李白此诗,唐代以来就有种种猜测,或认为是为房琯、杜甫而作,担忧他们遭受剑南节度使严武的迫害,或认为是讽刺唐玄宗幸蜀之非,或认为是讽刺章仇兼琼之飞扬跋扈,或认为是自为蜀咏,别无寓意。今人詹瑛则认为是送友人入蜀而作。但正如前人所言,“乐府诸篇,不必一一求其所指;其有所指者,辞义明白,自有不可掩之实,亦不待强为之说。若牵合穿凿,为诗家之大病矣”(《李诗选注》卷二)。

本诗的中心内容,就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诗人所着力描写的,就是蜀道难的“难”。蚕丛、鱼凫开国以来四万八千岁,蜀秦隔绝,不相往来;太白、峨眉之巅,仅有鸟道尚可通行;五丁开山,也开辟了历史:这是从侧面描写入蜀之难。山峦高峻险阻,河流湍激回旋,善飞如黄鹤、善攀如猿猱,也是欲度还愁,入蜀者惊心动魄,抚胸长叹,这是正面描写蜀道的峻险高危。剑阁险要,环境险恶,形势变幻莫测,这是写居留蜀国之难。李白并没有走蜀道的经历,但他能成功地写出蜀道之难,原因首先在于他想象丰富,才气挥霍,如南海明珠随地倾出万斛,诗人将有关蜀道的神话、传说、历史和文学资料交融在一起,结合自己登临山水的体验,巧妙地构思出蜀道之难的形象、氛围、境界,使人产生新异、奇险乃至神秘的感觉。同时,诗人在描述过程中极尽夸张、形容之能事,无论写山峰之高耸入云,还是写绝壁之险象万状,都让人触目惊心。李白超越梁陈诗人之处,还在于他的《蜀道难》诗中有人,不单写自然环境的艰险,还写到人事环境的险恶;不仅生动地写出游蜀者的历险感受,还饱含着对游蜀者的深切关怀。当然,诗歌句式的灵活多变,语言的奔放恣肆,也是让读者叹为观止的重要因素。诗人冲口而出,奔放恣肆,似乎无章可循,但细细品来却是铺叙有理,起止有法,关锁紧严,故由此而有“谪仙人”的称号:“李太白初自蜀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监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解金龟换酒,与倾尽醉。”(孟棨《本事诗·高逸第三》)

作者:闵泽平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16-117-118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6 6:5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