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听流人水调子 |
释义 | 听流人水调子 王昌龄 孤舟微月对枫林,分付鸣筝与客心。 岭色千重万重雨,断弦收与泪痕深。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在羁旅途中,听到江湖艺人所弹音乐的所闻所感。诗人用通感的手法,把音乐与自然景物、内心情感的三重交汇描写得真实动人,将浪迹天涯的行客情感表现得深婉细腻。 第一句写诗人所处的境遇,铺垫下与艺人奏乐感同身受的基础。诗人晚年独自奔赴龙标(今湖南洪江)贬所,舟行表明人在旅途。曰“孤舟”,实言孤独之人,并可知江岸四周环境冷落,亦表明诗人贬所的偏远。古诗中,月亮是相思寄远的象征,古代交通不便,信息传递困难,相思念远往往寄托于同一轮明月。奈何而今就连月亮也暗淡无光,想寄情都难以实现。满怀愁闷无法排遣,又正对着枫树林,就更加深了情感的郁结。古人送别多在江边,羁旅亦多水路,江边多植枫树,所以枫树成为离别的象征。如《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青枫浦上不胜愁”,杜甫《梦李白》里“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均是将离别之思与枫林相系。诗中第一句将感情的张力拉到极点,无以排遣,于是请浪迹江湖的艺人为他弹一曲筝乐。由此引起音乐与自然、情感的融会贯通。 第三句用通感的手法将音乐的空灵飘逸和山间的烟雨迷蒙、心灵的如痴似梦融会在一起,亦真亦幻。将乐声比喻为落雨并不少见,如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李贺《李凭箜篌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等,大多旨在描绘乐声之美而取其音似。此诗则是为了衬托心境,更注重内在的神似,音乐、自然、神思因为共同的空灵寂寞之感而有更深的融合。四周寂静,唯有一曲筝乐在夜色中奏响,乐声回旋不尽,意境悠远,如同飒飒风雨漫天而来,和千山万岭“山色空蒙雨亦奇”的烟雨蒙蒙,一起打动行者内心深处凄迷难抑的客心。 曲声戛然而止,弦已断,情仍在。行者的泪水早已流下,所谓“泪痕深”,一来是泪痕之重,可见泪水之多、流淌时间之长;二来说明内心情感被打动的力度与深度。或可与白居易《琵琶行》的结尾相对读:“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音乐之于人心的感动,更是对人生的磨难和压抑情感的表达。 作者:张春晓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79-80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