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前出塞九首(其六)
释义 前出塞九首(其六)      

杜甫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鉴赏】古来文人,历来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己任。在他们看似柔弱的外表下,有着对家国深沉的情感;在看似懦弱的身躯里,是一腔丹心铁血。忧国忧民,上下求索,屈原如是,杜甫也如是。秉承了优良的爱国传统,伟大的诗人杜甫将所见所历之悲慨,加以思想的提炼,形诸诗的语言,畅言了自己深邃独到的政治见解。

天宝末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绝对是唐代历史上有记载的大事。不管战争的初衷如何,但杀伐总是未可避免,人民总是承受了深重的灾难。杜甫对此心有所感,用《前出塞》为题记录下这段时事,对唐玄宗开边黩武的行为给予了一定的讽刺。此诗为组诗第六首,诗作朗朗上口,寄慨遥深。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四句短言,颇有谣谚的味道。如果让一群天真烂漫的儿童在祥和的背景下拍手而歌,那也一定别具一种味道。这是一番制敌方略的演说,说队伍要强悍,士兵要勇敢,要开动脑筋,用长避短,射取战马,擒拿首领,才能克敌制胜。如此表述,就仿佛正在描述一番战斗厮杀的场面:唐军将士正意气风发,骑着骏马,手挽硬弓,挥舞尖利的兵器,横跃战场,奋勇杀敌。大唐国威似乎由此立见。

但杜甫毕竟是杜甫,其伟大处正在于透过简单的分析,他看到了更为深层更为重要的东西。“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诗人慷慨陈词,旗帜鲜明地表达了自己独到的见解。诗人认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固定的疆域范围,拥有强兵的终极目的应立足于自守,而不是向外扩张,徒增杀伐。只要能保证自己的边疆不受侵陵,则无须多动干戈,更不能以黩武为能事,去侵犯异邦。清张远即誉此几句为“大经济语”。(《杜诗会粹》)

“武”,为会意字,“止戈为武”乃“武”之本意。杜甫此诗,先扬后抑,极好地诠释了这一“武”字。清浦起龙读至此诗,即道:“上四(句)如此飞腾,下四(句)忽然掠转,兔起鹘落,如是! 如是!”即言诗作在奔腾流走的气势中回落至反对穷兵黩武的主旨。

作者:刘琴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31-232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0 15:0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