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释义 初至巴陵与李十二白裴九同泛洞庭湖三首(其二)      

贾至

枫岸纷纷落叶多,洞庭秋水晚来波。

乘兴轻舟无近远,白云明月吊湘娥。

【鉴赏】这首诗是贾至与李白、裴九三人同泛洞庭湖时所作。三人因各自原因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唐肃宗乾元二年(759)三月,发生了九节度之师溃于滏水之事,洛阳城内外一片慌乱,时任中书舍人的贾至由汝州南奔,因此被贬为岳州司马。是年秋天,到岳州任上。贾至诗题中称“初至巴陵”(巴陵即岳州),诗中写的又是秋景,可见贬至岳州即在乾元二年秋。李白则因从永王李璘事,受到无辜牵连,流放夜郎,乾元二年春则于流放途中自三峡遇赦放回,夏秋时憩于江夏、岳州一带,正好遇到被贬至岳州的贾至。裴九则是做刑部侍郎时,参与朝中的派系斗争被贬岭南而途经岳州的。三人同病相怜,客遇他乡,相邀同游洞庭湖,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游兴是很浓的。其间,各自都有纪诗,各奔前途时互相之间又有赠诗。在唐诗史上,也可谓一段佳话了。

贾至的纪诗一组三首。第一首写相逢,点明“不堪愁”。第三首写游后“兴不尽”、“意何长”。这两首都欠空灵蕴藉。这里选的是第二首。诗歌起句写湖岸秋景,深秋季节,本来是“霜叶红于二月花”,分外美丽,但诗人看到的却是秋风扫落叶的无情和萧飒。第二句写湖面水波,一般来说,平湖秋水,水波不兴。但呈现在诗人眼中的洞庭湖,却是在晚风中波涛起伏。古典诗词,素来有悲秋的主题,尤其是当诗人处于人生逆境之时,这种悲秋情结更是油然而生。瑞士诗学理论家埃米尔·施塔格尔说得好:“每一片风景都是一种心境。”湖岸上在风中摇落的枫叶和湖面上晚风荡起的波澜,不正像我们的人生么?于无声处起风雷,于平易处显坎坷。生活和命运似乎掌握在外在的某种机缘之中,无情亦无奈。第三句看似平常淡味,却诗境开阔,大有禅意。他乡遇故知,有朋友相伴,季节的无情并没有使大家的游兴稍减。朋友三人轻舟泛游,天边无尽,水边无尽。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真有羽化登仙、遗世独立之感呐。

全诗借“湘娥”一典作结,有异代相怜之意。据说舜帝有二妃名叫娥皇、女英,二女死后成为湘水之神。湘妃已逝,终有江上之清风和天上之明月相伴,诗人不也是如此吗?所以,吊古也是慰今。诗人的愁怨写得深隐不扬,不显山露水,这可以从其他两位心心相印的诗人赠作中略知一二。正如李白《巴陵赠贾舍人》诗所说:“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三人游洞庭湖,身处山水,心中还是有“怨嗟”之气,只是借山水聊以遣兴罢了。心中显然有怨气,却不露笔墨,把深长意味寄托在纷纷落叶、淡淡秋水和清风明月之中,不沾不露。

贾至的这一组三首诗中,就是这第二首最为人称道。闻一多先生《唐诗大系》载贾至诗即选的是这一首。全诗语句清丽,意境悠远。中唐时期古文运动的先驱者独孤及,把贾至贬官岳州的诗与阮籍的《咏怀诗》相提并论,是很妥当的。

作者:吴中胜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05-30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9 14:4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