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条 | 伤田家 |
释义 | 伤田家 聂夷中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鉴赏】唐末。一户普通的农家。 二月,春天的气息日渐浓郁,一条一条的细蚕被孵出来了;五月,热气在大地上蒸腾,插下不久的秧苗,开始呈现出一片翠绿。细心的读者一定会问:蚕未吐丝,哪有丝卖?禾未抽穗,哪有谷卖? 原来唐代有一种名目叫“卖青”,即将还未生产出的农产品预先低价抵押。那年月的农民过的是什么样的日子! 定居的人,分夏秋两季纳税,夏税不得过六月,秋税不得过十一月——农民刚夏收,官府就收夏税;刚秋收,就收秋税。农民被催逼得如此之紧,只好将收来的粮食立即换钱交入官府,或者“丝不容织,粟不暇舂”,就被官府夺去。这正如白居易《杜陵叟》所写:“典桑卖地纳官租,明年衣食将何如! 剥我身上帛,夺我口中粟,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到了聂夷中生活的时代,民众负担又增加了许多,因此,这户农家的生计比杜陵叟更为艰难。“二月卖新丝”,那是为了换点糊口的粮食;“五月粜新谷”,糊口外还要预备交租。眼前的难关是度过去了,可是下半年怎么办? 明春怎么办?并且秋税尚未交纳。这真好比挖了心头的肉,来治眼前的疮;眼前的疮是好了,可心头的肉却在淌血。 看来唯一的出路是逃亡,到外地去谋生。那年月,逃亡早已不是什么稀罕事。元和十四年(819),李渤上书说,他路过渭南县,听说长源乡旧有四百户,现在只剩一百多户,阌乡县旧有三千户,现在只剩一千户,其他州县的情形也差不多。聂夷中亲眼看到,这户人家也加入了流民的行列,只留下一所破旧的房子。 聂夷中多么希望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能够改变冷酷的心肠,变成一支闪闪烁烁的、光明的蜡烛;这烛光,别照那些豪富者花天酒地的宴席,而只照流亡者的房子,给贫苦百姓带来一线温暖,让他们能回家过几天太平的日子。 昏聩的皇帝能听诗人的劝告吗? 作者:陈文新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588-589页. |
随便看 |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