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释义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      

杜甫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鉴赏】此诗为咏画之作。咏画诗是诗歌中较难着手的一体,因为吟咏生动的实景易,描写已确定画面与基调的纸上之画难。它需要对图画内容、艺术表现形式以及画外的气韵有着通盘的把握,然后将之还原到现实之中,再进行诗歌语言的转换。这种类似于反复编码的过程,非常考验诗人的诗歌技巧。

杜甫确是一位写咏画诗的好手。他的咏画诗,不但能栩栩如生地反映画面的内容,还能够结合现实,在当下与历史之间徜徉,找到其最吻合的契合点,达到一画之中,所见不止画面,而是心怀天下的情怀。这种诗艺,可谓神乎其神!

诗歌起始,便是一段历史的追溯。谈画,不从画本身说起,而是从此类绘画主题的历史说起,使得笔下有一种历史的凝练感。“国初以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以唐初江都王李绪善于画马引入,自然而然地引导出盛唐时代的高明画手曹霸。“将军得名三十载”,讲曹霸得名之久;“人间又见真乘黄”,写其丹青画工,足以追步前人,真正的神骏之马,于一百年后又见于斯世。诗句中有欣慰,有赞赏。

下段则历数曹霸画马的辉煌历史。他曾经摹写过先帝的名马照夜白,其画工入神,导致兴庆宫内的龙池都飞起了霹雳。这句是用夸张的笔调写曹霸所画之马的神妙。因为天马被认为是龙种,所以马有龙象。龙池起霹雳,描写照夜白的神骏如天空中划过的闪电,这一句诗充满了动感。正因为有了这样的画笔,才使得“内府殷红玛瑙盘,婕妤传诏才人索”,能让内府赐下玛瑙之盘,能使婕妤和才人传诏索画的,只能是皇帝。玛瑙盘赐给了曹将军,将军拜舞而归,穿轻纨和细绮的人们簇拥着将军归家,这真是一幅声动九重天、誉满长安城的生动画面。名声起来了,其画笔为贵族世家所认可,求其一纸而不可得,甚至贵戚权势之家,要得到一幅曹将军的画,才觉得家中具有了与身份相称的格调。这一段诗,写曹将军凭借画马而声名鹊起,摹写世态极佳。

在对历史的追溯之后,杜甫笔调一转,又转回到图画本身。此图为曹霸所画的九马图。 此图中绘有唐太宗的名马拳毛,也绘有最近出名的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功臣郭子仪的狮子花。有识之士,看到这两匹马的形象,怎能不为之嗟叹不已?它们都是万里挑一的战马,在战场上一往无前,破敌陷阵,有万马不当之勇。至今在画上看来,还觉得在缟素的画面上,迎面扑来了辽远大漠的阵阵风沙,仿佛金戈铁马的战阵就在眼前一般。其他的七匹马也无一不佳,就像寒空之中忽然掠过长烟飞雪一般。雪白的马蹄踏过大道,养马的官员和仆役在两边森然侍立,排成行列,整个画面给人一种异常肃穆的感觉。

正当我们要沉浸到画中的时候,杜甫的笔调又是一宕。这一宕非常必要,因为此诗的主题是观韦讽录事所藏的曹霸九马图。画者固然殊胜,藏家的眼光也令人佩服。这是题画诗的题中应有之义。于是,借助“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这一句来转折,诗笔就从图画本身转到了画外。本句非常具有分量,因为它写天马顾盼生姿的态度,妙得其神。一句“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立刻把目光引到了贤主人的身上。之所以不采用“前有支遁后韦讽”的句式,是为了押韵,也造成了句式的奇崛效果。

到此,谈画之势已尽。难得的是,杜甫又从笔调渐低处,无中生有,又兴起一个转折,这个转折还非常正大,因为它系着的是杜甫的忠君爱国之情。“忆昔巡幸新丰宫”,是回忆盛唐时代唐玄宗出行的盛况,翠绿的华盖拂天蔽日,向东而去。又玄宗骑将王毛仲,跟随玄宗东封泰山时,取牧马数万匹,以马的颜色分队,异色相间,涌流而东,在高处看去,就像几段巨大的锦绣在地面游走一般。那时的马,与曹霸所画之马,其体格气韵都如出一辙。可见曹霸的九马图,让杜甫恍惚回到了开元、天宝时代。然而,昔日的繁华,终成已逝的烟云,自从唐玄宗远行献宝于天,朝于河宗之后(隐喻玄宗的封禅泰山),不再有射蛟江中之事(隐喻玄宗的巡狩)。而今又经过安史之乱,唐玄宗早已退位成为太上皇,并于前年(唐代宗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抑郁而终,埋葬在金粟山上的泰陵之中。杜甫不禁叹道:君不见金粟堆前的松柏林里,天马已经去尽,不复再现人世,只有鸟声呜呜,在风中无奈地呼喊。

此诗结笔沉重,因为其中寄寓了杜甫的家国之思,作为一个全程经历了开元、天宝盛世的诗人,他对唐玄宗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在某种程度上,唐玄宗相当于杜甫心中关于唐代盛世的一个历史符号和象征。如今世易时移,这个历史符号已经完全消逝,就连天马也似乎绝迹于人间,抚今追昔,怎不令人怆然!

由一幅画,说到时代的命运,云卷云舒,天下大势寓于尺幅之画中,使得本诗具有了强大的历史张力。清代张溍《读书堂杜诗注解》说:“杜诗咏一物,必及时事,故能淋漓顿挫。今人不过就事填写,宜其兴致索然耳。”本诗末段所言唐玄宗时事,就有着非常浓重的历史沧桑之感,读之令人怅然。

作者:黄鸣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03-204-205-20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