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次北固山下
释义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鉴赏】这首五律《次北固山下》在当时及后世受到普遍重视,明代胡应麟甚至认为诗中的“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二句,是区别盛唐与初唐、中唐诗界限的标志(《诗薮》)。据资料记载,此诗最早见于唐代芮挺章编选的《国秀集》。唐人殷璠选入《河岳英灵集》时题为《江南意》,但有不少异文:“南国多新意,东行伺早天。潮平两岸失,风正数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从来观气象,惟向此中偏。”

王湾,洛阳人,景云三年(712)进士及第,次年他出游吴地,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诗人一路行来,当舟行次北固山下的时候,潮平岸阔,残夜归雁,触发了诗人心中的情思,吟成了这一千古名篇。

这首诗写冬末春初,旅行江中,即景生情,而起乡愁。全诗以对偶句发端,秀丽、工整、跳脱。诗人清晨在江岸边远眺,青山重叠,小路蜿蜒;碧波荡漾,小船疾驶。“客路”,指诗人前行之路。“青山”为题中“北固山”。这一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与末联的“乡书”、“归雁”,遥相照应。青山绿水,漂流他乡的游子已经踏上远在青山之外的路途,载着归客的行舟也开始行进在绿如青草的江水之上。诗人以平实之笔开篇,犹如画家作画以前在纸上铺设的底色,为抒情言志创设出收缩自如的挥洒空间。

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写潮水漫无边际上涨,江面也变得宽阔了,再加上江水中央一片船帆高高挂起,第二参照物的切入,使得长江两岸的距离愈显阔大。渐渐上涨的江水与恰到好处的春风吹拂二者相合,才有这“风正一帆悬”,句内因果呼应,既勾勒出壮美的大江行船图,又承接首联、引发下联,巧妙过渡。江春悄悄闯入旧年,山才会青,水才会绿,才会有“潮平两岸阔”。“阔”写出了涨潮时长江的气势,水面变得辽阔了。“悬”反映了一帆风顺,行船平稳,同时也折射出诗人胸襟的开阔和心情的舒坦。“阔”,是表现“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这一句,写得恢宏阔大,下一句“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够“悬”。“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此句即是妙在通过“风正一帆悬”这一小景,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展现出来。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抓住海上日出的瞬息变化和江上春气回转的微妙特征。北固山是扬子江的中段,早起的诗人举目东望,只见江天一色,一轮红日从东方江海相接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回眸西探,却见西边天幕上的夜色尚未完全褪去;一夜之间已是中分两年,早上升起的海日预示着新的一年正在开始,春天已按捺不住自己的脚步,悄悄渡江北上走进了旧年。“生”和“入”二字用得非常巧妙,诗人把昼夜更替的壮观景象与新旧相接的时光荏苒描绘得传神入化,给人开辟出自由想象的无限空间。“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道出流年似水、岁月暗换的人生感悟。同时,通过“生”和“入”二字,诗人把思归盼归的乡情暗暗融入这“海日、江春”之中,人在此昼夜更替、新旧相接之时萌发思归盼归的乡情是自然而然。此外,这一联更是诗人借物言志:“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人也应顺应天时在一元复始的大好春光中有所作为,只有如此,思归盼归乡情的萌生和付出才最有价值。这一生花之笔妙在诗人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海日”能冲破黎明前的黑暗喷薄而出,源于壮阔东海的托举;“江春”能跨越天堑奋力北上,根在春天荡涤寒冬唤醒万物的伟大力量;天人两合,物我一理,人既要像海一样容纳百川,又要像春天一样生生不息、奋斗不已。也正是在这一点上,颔联与颈联又找到了更高层次的交汇点、碰撞点:天人两合,物我一理,君子理当厚德载物,厚德载物才能“风正一帆悬”,才能像浩荡的春江之水奔腾向前。正因如此,整首诗才浑然一体,让人感到此二联去掉哪一个,都找不到最能负载诗人此时此地心情的最佳景物。

尾联两句由旅途景色引起乡思,引出以归雁捎书,表达了诗人羁旅愁怀、思念家乡的深情。海日东升,春意萌动,诗人放舟于绿水之上,继续向青山之外的客路驶去,诗人看着眼前的“平潮、悬帆、海日、江春”,不由得萌发出一个美好的想法:我写上一封书信让那北归的鸿雁捎给洛阳的家人,让他们也知道我此时此地的心情吧。尾联不仅与首联相照应,也使诗中客观景物抹上了人的感情色彩,原本自然景物也就具备了人的灵性,向人们诉说着诗人心中的美好感觉和愿望。流年虽如江水东流一样不可回还,可诗人心中那份深深的乡情并不因岁月的交替而消失,相反,却正如船夫所唱的渔歌一样世世代代相传,永远在江天之中回荡。这两句紧承三联而来,遥应首联,全篇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诗人很注意炼字炼句,“入旧年”、“生残夜”等用字准确精练,生动细致地描写了动人的景色。这首五律虽然以第三联驰誉当时,传诵后世,但并不是只有两个佳句而已,从整体看,也是相当和谐,相当优美的。

作者:易文翔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63-164-16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2:5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