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江南曲
释义 江南曲      

李益

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

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鉴赏】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商人长年累月出外经商,致使他们的妻子离别经年,独守空房,便生出许多怨恨来。此类闺怨诗反映了当时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白居易《琵琶行》中那个“老大嫁作商人妇”的琵琶女,也因“商人重利轻别离”,而落得“去来江口守空船”。李益的这首《江南曲》就属于此类闺怨诗。《江南曲》原是乐府民歌的旧题,为《江南弄》七曲之一。因为是民歌体,所以李益有意用民间的口语写作。

瞿塘是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巫山、奉节两县之间,为三峡之最险者。往来之人,不能确定日子,况且“商人重利轻别离”,所以这位嫁给“瞿塘商”的少妇,总是被夫君延误约期。前二句如同口语,平平道来,朴实无华。后二句的语言还是平易的,依然朴实无华,而内容却陡起波澜,突发奇想,忽出奇语。潮水涨落有一定的时间,很有规律,称为“潮信”。“弄潮儿”是指乘潮涨于潮头表演泅水技艺的青年。诗中的女主人公由丈夫失信联想到潮水有信,再联想到弄潮之人会随潮水一样如期而至。于是,她嗟叹早知潮水有信,后悔没嫁给弄潮儿。其实,这位少妇并非后悔嫁给“瞿塘商”,也并非对弄潮儿有特殊的好感,更非真的要嫁给弄潮儿。之所以突发此想,是因为丈夫“朝朝误妾期”。少妇日日期望丈夫回来,而丈夫却迟迟不归。思之深,则恨之切。思念到了极点,则不免由爱生怨,由怨生悔,便忽发天真之想,忽出痴人之语,一吐胸中的长怨。这种天真语、痴人语,虽然奇特,但并不违反生活中的情感逻辑。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诗词无理而妙》称李益此诗与张先《一丛花令》末句“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都是“无理而妙”,即认为诗不可执一而论。李益的这首诗喻巧而怨深,虽不可以理求,但自是妙语。

诗中女主人公的思想感情是复杂的,爱夫思夫的感情是热切的,但感情的深切交织着失望、痛苦,最后的悔恨却又是强烈的爱心反射。作者把青春少妇爱又不能、恨又不能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语言浅白清新,毕肖少妇口吻,不露半点斧凿痕迹,可谓尽得南朝乐府神韵。

作者:陈鹏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55-35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1:3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