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欸乃曲五首(其二)
释义 欸乃曲五首(其二)      

元结

湘江二月春水平,满月和风宜夜行。

唱桡欲过平阳戍,守吏相呼问姓名。

【鉴赏】这组《欸乃曲》诗,据诗序说,是作者在道州刺史任上时,某次因公出差,在返回道州(今湖南道县)途中,逢春水大发阻船行进,于是作诗五首,令船夫唱之,“以取适道路”。“欸乃”为拟棹声词,所谓“欸乃曲”就是船歌。

既是用作船歌,就不能太文绉绉,所以这五首诗文辞都比较浅近,并且是为了“取适道路”,说简单点,就是用唱歌来排遣行船的枯燥和辛苦,歌词自然不能太伤感,故这五首《欸乃曲》采用了记游赏景、抒怀寄兴的笔调,还吸取了民歌的写法。其中二、三两首流传甚广,第三首中“停桡静听曲中意,好是云山韶濩音”是久为传诵的佳句。

此诗首句平缓进入,点出时间、地点。二句接续上句交代环境与事件,采选意象并无特出之处,但音节流畅、朗朗上口,加之所选意象如春水、满月、和风能引发美好联想,故读来如和风拂面,虽无惊异之处,但也能让人感到惬意。

后二句并没有接着上两句的和谐情境往下写,而是别出心裁地笔锋一转,写正欲通过平阳关戍,忽被守戍者查问这一细节。读者可以设身处地地想象这个场景,在静夜行船于江中,乍一听到陌生人的呼喝,第一反应是惊;然后知道是守戍官兵,心中应该为之一宽,毕竟不是恶人——若联系作者在道州曾遭蛮贼劫掠(如《舂陵行》所描述的)的故事,此处听到官兵的喝问,恐怕还会因安全感而有一丝淡淡的喜悦呢!

这首诗的成功之处正是诗人敏感地捕捉了被守戍者查问时的微妙心理活动,并把它作为一个细节写入诗中,使得诗歌顿生情趣,并且诗至“相呼问姓名”就戛然而止,给读者留下了充分的想象空间。

另外,有学者指出《欸乃曲》体近“竹枝词”,“竹枝词”原出于夔州(今重庆奉节)一带,最早的文人作品如刘禹锡的《竹枝词》,最有名的一首是“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道州离夔州不远,由此推断,大概江南船歌都比较接近,体式多类“竹枝词”,具有用常韵、音节流利、辞意浅近、富有情趣的特点。

作者:唐磊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294-29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16 22:57: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