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积雨辋川庄作
释义 积雨辋川庄作      

王维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鉴赏】论及王维七言律的特色,明代的许学夷说:“摩诘七言律亦有三种:有一种宏赡雄丽者,有一种华藻秀雅者,有一种淘洗澄净者。”(《诗源辩体》)清代的施补华在其《岘佣说诗》中引用许印芳的话说:“摩诘七律,有高华一体,有清远一体,皆可效法。”又近代的陈衍谓其七律兼有“华丽、雄壮、清适三种笔意”(《石遗室诗话》)。“淘洗澄净”、“清远”和“清适”是一个意思,都抓住了王维诗“清”的一面。而王维又笃信禅宗,在参禅打坐、香烟缭绕中体会到了那种空寂的自由,显之于诗,则呈现出“空”的一面。有时候读王维的诗,常常想到宋张炎评价姜夔词的那句“不惟清空,又且骚雅”,差可比拟。

唐玄宗主政后期,渐渐走向昏聩,开元二十四年(736),在李林甫的谗言迷惑下,玄宗迁张九龄为尚书右丞相,罢知政事。佞臣当道,也让曾经畅想“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少年行》)的王维失去了对皇帝的信心。于是他在离长安四十公里之外的蓝田购得宋之问的山庄,又加以修葺、装饰,从而造出来一个包含孟城坳、华子冈、文杏馆等二十多处景点,涵盖山、岭、岗、坞、湖、溪、泉、沜、濑、滩以及各种植被的“世外桃源”——辋川别业。只不过陶渊明的“桃源”是假想虚构中的,而王维的则是实实在在且更加让人“恋思”的地方。不过,王维并没有辞官。《论语·泰伯》有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王维往来于庙堂与山野之间,在半隐半仕、出处自得间参悟生命、感受自然。“仕即仕,隐即隐;仕非仕,隐非隐,仕隐兼得而又仕隐相忘。”王维“完成了入世—出世—非入非出的生活体验,达到了人生的大彻大悟,实现了仕与隐的绝对自由。”(霍松林、傅绍良:《盛唐文学的文化透视》)这首《积雨辋川庄作》便是他在这桃源中的“自由”之作。

首联写出了“适”。因空林久雨,所以柴火都湿了,烧起来着的比较慢;用这慢火蒸熟了简单的饭菜(野菜和黄米饭),然后送到了东边新开垦的田地里。山中岁月,除却焚香坐悟,亲躬稼穑也可缓解尘世的疲劳。

颔联写出了“空”。广阔无垠的水田上白鹤自在游弋着,浓密成荫的树丛里黄鹂唱着美妙的歌。正是这旷野里的翱翔、啼叫反倒衬托了这里的空寂与安详。

颈联写出了“静”。“槿”是一种早开午谢的花,因为开谢时间短暂,所以称为“朝槿”;“葵”向称“百菜之王”,沾着露水的葵菜,突出了此地蔬菜的新鲜。山中吃食简单,但正因为这份简单,所以内心变得安静下来,也如此发现了这世间的美好。

尾联写出了“闲”。并且这份闲是自己所追求的。王维自称“野老”,如杜甫一样(“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曾经“与人争席”过,但如今已经看淡这一切了,所以你们这些“海鸥”就不要再怀疑我了。所谓:“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雏竟未休。”(李商隐《定安城楼》)王维所追求的是这份“闲”。

王维的这种“半隐半仕、亦仕亦隐”的状态有点像后来白居易提出的“中隐”,其实不管是大隐、小隐、中隐还是半隐,都是无奈之举。

这首诗充分展现了王维善于“诗中有画”、体现其禅寂的特色,在“适”“空”“静”“闲”的描画中,将一个美好的“桃源”现人目前,让人们在品味中也陶醉于这种清适的生活体验。王国维论艺术境界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之分,抛开王维这首诗的尾联,前六句真乃“无我之境”的“优美”体现,只有尾联“我”比较明显,似乎于全诗的浑融上稍欠了一点点。

作者:刘晓亮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114-115-116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