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琵琶行
释义 琵琶行      

白居易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撚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渐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舟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沉吟放拨插弦中,整顿衣裳起敛容。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

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曲罢曾教善才伏,妆成每被秋娘妒。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

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

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

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

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

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

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

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

座中泣下谁最多? 江州司马青衫湿。

【鉴赏】唐元和十年(815),白居易被贬江州(今江西九江)。第二年秋天,他在湓浦口送客,遇到了一位来自长安城的嫁为商人妇的歌女。她为白居易一行弹奏了琵琶,引起了白居易深深的感慨。其感慨便化作了一首流传千古的杰作——《琵琶行》。

诗歌可分为四段。第一段从开头到“犹抱琵琶半遮面”,写歌女的出场。开头的景物和情绪的渲染,是一派萧索的意境:浔阳江头,夜晚送客,枫叶荻花,带着浓浓的秋意,而主人与客人,醉不成欢,别离之苦,跃然纸上,只见茫茫大江,似乎要将月亮也漫浸进去。正在这低沉徘徊的当头,水面忽然飘来一阵优美的琵琶声,主人忘记了归去,客人也流连忘返。且去看看是何许人物,能弹出如此神妙的琵琶吧! 当发问之后,琵琶声突然停了下来,好像欲语还休的样子。白乐天和他的客人是如何的风流人物,当下移船相近,邀请相见。此时添上美酒,剔亮银灯,重开宴席。千呼万唤之下,弹琵琶的歌女终于出来与主客相见,“犹抱琵琶半遮面”,其婉转之态可见。

白居易的歌行,善用直叙之法。此处交代夜听琵琶之缘起,娓娓道来,颇有情致。然而宋代人不理解这种径直与歌女交往的行为,怀疑道:“白乐天《琵琶行》一篇,读者但羡其风致,敬其词章,至形于乐府,咏歌之不足,遂以谓真为长安故倡所作。予窃疑之。唐世法网虽于此为宽,然乐天尝居禁密,且谪官未久,必不肯乘夜入独处妇人船中,相从饮酒,至于极弹丝之乐,中夕方去。岂不虞商人者他日议其后乎?乐天之意,直欲抒写天涯沦落之恨尔!”(宋洪迈《容斋随笔》)宋人与唐人风俗习尚不同,宋人重理学,所以觉得白居易的行为不可思议,而唐人时理学未立,且唐人行事颇有胡风,白居易此种行为,完全是风流韵事,况且此处的琵琶女为商人妇的说法,恐怕也是讳饰。陈寅恪先生对于此节,曾有详细论证,详见其名著《元白诗笺证稿》。

诗歌第二段从“转轴拨弦三两声”到“唯见江心秋月白”。这一段是文学与音乐交融的名篇,以诗句写声音,极尽其美。转轴拨弦,曲调未成先有情,此种感情追随着声音显现出来,既是白居易内心感情的共鸣,更是琵琶女自身经历的诉说。所谓“弦弦掩抑声声思”,掩、抑均是弹琵琶的手法,其声幽咽低沉,而这种低沉,又“似诉平生不得志”。定下乐曲基调后,歌女低眉信手而弹,琵琶声中似乎满含着平生的感慨与不甘。此时乐声一转,拢、抹、撚、挑,流出了《霓裳》和《六幺》这样的名曲之音。此时粗弦发出了低沉深厚的音调,而细弦则发出轻幽急促的声音,似在呢哝私语。高音低音相杂,就像大大小小的珍珠相继溅落在玉盘中一般。突然,弦上传来黄莺在花丛中啼叫的声音,清脆而流畅,突然又如泉水流于冰底,幽咽如诉。慢慢地,慢慢地,泉水似乎再也流不动了,弦似乎凝固住了,弹动它得费千钧之力,声音慢慢地低了下去,低了下去,慢慢地没有了声音。而此时无声胜有声,有一种幽微难明的暗恨,在黑暗无声中升起,再升起,忽然,就像银瓶刚破,所盛之水迸射出来一样,琵琶弦上又传出了金戈铁马之声,就像铁骑在战场上驰骋,刀枪在冲刺和劈砍中发出微微的颤声一样。此时乐曲已到达终点,歌女用拨在琵琶的中心对着四条弦猛然一划,四弦如裂帛一般,突然中止。此时左右的船只上虽然听者众多,但都悄然无声,只见深秋的江心,白色的月亮高高地挂在天空。以清冷之语收束此节,韵致幽然。

此段写音乐极佳,而下段则为一过渡段落。第三段从“沉吟放拨插弦中”到“梦啼妆泪红阑干”。此为歌女自诉之词,写青楼生活极尽夸奢,写老去嫁作商人妇的结局,又分外悲戚,曲尽青楼女子的情态。“商人重利轻别离”一句,写出了这类女子的无尽情怨。在上一段对音乐的精彩描写之后,接上这一段自叙性的人生画卷,使得诗歌节奏有张有弛,具有内在和谐的节奏。

第四段从“我闻琵琶已叹息”到结尾,写白居易在听到歌女遭遇之后的感慨。这种感慨以四个字概括,就是“同病相怜”。本来官员和歌女社会地位悬殊,本无共同遭际与语言。但白居易处在贬谪之中,与受到冷落的歌女类比,不免发出“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一打动天下后世无数与白居易具有同样遭遇的士人们的脆弱心灵的感叹。这一段中对自己贬谪生活和情态的描述,稍显烦冗,然而对处在逆境中的士人来说,却无疑是能引起巨大的感同身受情感的文字。最后,琵琶歌女也为白居易而感动,重新弹起了伤心的琵琶。满座听者,皆低头掩泣,而这座中谁的眼泪最多呢?请看那江州司马(指白居易)吧,他面前的青衫全都被眼泪沾湿了啊! 《精选评注五朝诗学津梁》曰:“结以两相叹感收之,此行似江潮涌雪,余波荡漾,有悠然不尽之妙。”是为确评。

歌行至此,诗意完足。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集》称其“写同病相怜之意,恻恻动人”。《唐宋诗醇》则评价说:“满腔迁谪之感,借商妇以发之,有同病相怜之意焉。比兴相纬,寄托遥深,其意微以显,其音哀以思,其辞丽以则。”也许,时代虽然不同,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两句极为精粹的对人生处在失意之时情感的艺术化概括,将永远地流传下去,引起异代同调者们不断的共鸣!

作者:黄鸣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441-442-443-444-445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3:39: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