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唐诗:

 

词条 独不见
释义 独不见      

沈佺期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鉴赏】此诗另题为《古意呈乔补阙知之》,是沈佺期诗中的压卷之作,也是初唐七律的神品。

《独不见》是乐府旧题,写“伤思而不得见”(《乐府解题》)的题材。初唐的七言律多有乐府的根源,此诗也不例外。

卢家少妇,原指南朝乐府歌中的洛阳女子莫愁,后泛称少妇,在这首诗里,她就是抒情的主体。郁金堂是用香料抹壁的厅堂,玳瑁梁指涂饰成玳瑁彩纹的屋梁。此联写少妇住处之华美,又以“海燕双栖”来比喻夫妻双宿双飞之状。原本这位少妇有一个幸福的家庭,但是,“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九月寒砧声渐起,砧是捶捣衣料的砧石,辽阳是唐代的东北边塞。《诗·豳风·七月》有“九月授衣”之语,此处即谓在家的少妇赶制秋衣,用以寄给远方征戍边塞的丈夫。此联的“忆辽阳”,正是整篇的主脑。

白狼河就是大凌河,在今辽宁省境,是唐代边关的一条河流;丹凤城就是长安城。此联是写征戍辽阳的丈夫音讯断绝,不知存亡,长安城南的思妇望着天边的银河,只感到秋夜的凄冷与漫长,恨不能飞到丈夫身边。这位少妇向谁诉说此际含愁独处、不见爱人的心境呢?老天又偏让那明月映照着床头的帷帐,使人更不能入眠。

此诗写思妇怀戍之情。这是从古以来的题材,早已不再新鲜。但沈佺期能够将老题材用极美丽的形式重新演绎,给人一种惊艳之感。诗的首联和颔联,相承而下,以富丽之语起兴,自然转下,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前三句说闺中,第四句方转入塞上,“九月”和“十年”属对工稳,写尽愁苦,但却音节朗畅,气象阔大。又以颈联之“白狼河”与“丹凤城”两两相对,补足诗意。初唐人诗中极少此种浑融的意象与圆熟的技巧。郝敬《批选唐诗》云:“化近体为古意,风韵淹雅,而略少意趣。近体不主意而主风韵,故冠冕初唐不可易也。”认为此诗“冠冕初唐”,诚非过誉。

作者:黄鸣
:乐云,黄鸣 主编.唐诗鉴赏辞典.武汉:长江出版传媒崇文书局.2016.第32-33页.
随便看

 

文学鉴赏辞典收录640条唐诗鉴赏词条,基本涵盖了大多数唐诗的鉴赏及作者简介,是语文学习的必备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6/25 15:00:35